要实现2024年广西重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多方面的努力来达成:
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建设方面
完善法规政策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广西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更细致、严格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药品监管法规和政策。例如针对广西特色食品如螺蛳粉、壮锦等传统手工艺品相关食品药品的特殊监管细则,明确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标准。
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相关企业、监管部门及责任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强化监管体系
整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机构。例如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后的协同运作机制,消除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区域。
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加大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投入。如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增加基层监管站点和设备配备,确保监管覆盖到偏远地区的小作坊、小药店等。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管理方面
生产环节
食品生产企业
推动企业建立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广泛应用。以广西的水果加工企业为例,通过对水果采摘、清洗、加工、包装等环节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加以严格监控。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添加剂,并建立详细的添加剂使用台账,便于监管部门检查。
药品生产企业
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企业要在厂房设施、设备、人员资质、生产工艺等方面全面符合规范要求,定期进行自查和内部审核。
加强对原辅料的质量控制。建立原辅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对每一批次的原辅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投入生产的原辅料质量合格。
经营环节
食品经营
规范食品流通市场秩序,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等食品销售场所的监管。例如要求销售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对购进的食品索证索票,确保来源可追溯。
开展网络食品经营专项治理。随着电商的发展,加强对网络食品销售平台和网络餐饮服务的监管,要求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核。
药品经营
加强药品零售企业的管理。要求药品零售企业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经营,对药品的储存、陈列、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药品质量。
打击药品非法经营行为。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药品经营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销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
风险监测与预警方面
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覆盖全区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网络,包括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范围等。例如在广西各个乡镇设置食品药品风险监测点,对当地的特色食品、常用药品进行定期抽检。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风险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食品药品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预警与应急处置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例如当监测到某种食品中有害物质超标风险时,通过官方网站、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如模拟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场景,检验和提升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应急处置能力。
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方面
宣传教育
开展广泛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向公众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例如制作食品安全科普节目、药品安全宣传手册等。
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最新的质量安全法规和管理知识。
社会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公众给予重奖。
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加强对企业的自律管理,消费者协会积极维护消费者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