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园林水果总产量能够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主要有以下多方面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适宜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约24℃,大部分地区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多种水果的生长发育。例如,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在广西能够良好生长,而且冬季较温暖,不易遭受严重冻害,保证了水果的产量稳定。
地形多样
广西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山地和丘陵地区有利于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如在桂西北的山区,海拔高度和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了多样化的小气候环境,适合种植柑橘、猕猴桃等水果。而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大规模的水果种植基地建设,如在桂东南的浔江平原等地可以大规模种植荔枝、龙眼等水果。
品种资源丰富
本土品种优势
广西拥有众多优良的本土水果品种。比如容县沙田柚,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贮藏,是柚类中的佳品;灵山荔枝品种丰富,有妃子笑、桂味等,果实色泽鲜艳、果肉晶莹剔透、口感鲜美。这些本土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和人工培育,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产量。
引进和改良品种
积极引进国外优良水果品种并进行本地化改良。例如从泰国引进的芒果品种,经过在广西的种植和改良,培育出了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芒果品种,既保留了原品种的优良品质,又提高了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还不断对本地传统品种进行改良,通过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了更优质、高产的水果新品种。
政策支持有力
产业规划引导
广西政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水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不同区域的水果种植优势和发展方向,例如规划桂北地区重点发展沙糖桔、猕猴桃等水果产业;桂南地区发展香蕉、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产业。通过这种规划引导,实现了水果种植的区域化布局,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扶持政策激励
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果农的种植补贴、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等。例如,对新建标准化果园给予资金补贴,用于果园的灌溉设施、道路建设等方面,改善了果园的生产条件。同时,还在水果的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果农和企业打造知名水果品牌,提高广西水果的市场竞争力。
种植技术进步
栽培技术创新
在水果栽培方面,推广了先进的栽培技术。例如,推广矮化密植技术,这种技术在柑橘、芒果等水果种植中的应用,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果树种植数量和产量,同时便于果园的管理和机械化操作。还有精准施肥技术,根据不同水果品种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促进水果的生长和发育。
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
不断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建立了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防治手段上,推广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采用诱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方法,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既保证了水果的品质安全,又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产量损失。
产业基础完善
种植规模扩大
广西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的格局。大规模的种植有利于提高水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例如,在一些水果主产区,形成了连片的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水果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能够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水果品质。
产业链条延伸
水果产业链不断延伸,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加工环节,有果汁加工、果脯制作、水果罐头生产等众多企业。例如,广西的芒果加工企业将大量芒果加工成果汁、果脯等产品,不仅提高了芒果的附加值,还能够消化大量的水果产量,降低了市场风险。在销售方面,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将广西水果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