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多方面:
交通秩序改善方面
重点违法查处
加大对酒驾、醉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城市道路、国省道和农村道路设置多个检查点,提高检查频率和覆盖面。例如,在酒驾查处方面,夜间和节假日期间增派警力,使得酒驾醉驾违法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针对超载超限运输,特别是货运车辆超载超限问题,加强了与交通运输部门的联合执法。在重要的货物运输通道、货物装载源头等地开展执法检查,严格按照规定对超载超限车辆进行卸载、处罚,超载超限车辆上路行驶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交通乱象治理
在城市中,对乱停乱放、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红灯等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进行整治。通过增加电子警察设备的投入,扩大监控范围,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非现场抓拍处罚,同时加强现场交警的巡逻劝导力度。一些城市的主要街道和路口,交通秩序井然,车辆和行人的遵章率显著提高。
在农村地区,重点整治面包车超员、农用车非法载人等乱象。组织警力深入农村集市、学校周边等人员聚集、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进行检查劝导,利用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发挥劝导员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农村地区的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道路设施优化方面
安全设施建设
对国省道和农村道路的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增加了大量的防护栏、防撞墩等安全防护设施。在一些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防护设施的设置有效降低了车辆坠崖、冲出道路等事故风险。例如,在山区公路的危险路段,通过安装防护栏,避免了多起可能发生的严重交通事故。
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按照国家标准对道路上的标志、标线进行更新和补充。在新建和改建道路时,确保标志标线设置合理、清晰,提高了道路的指引性和安全性。在城市道路中,重新施划交通标线,增设导向箭头等标志,使车辆行驶更加有序。
道路规划与改造
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优化道路网络结构。通过新建、拓宽道路,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例如,一些城市打通了断头路,增加了支路的连通性,使得交通流量得到有效分流。
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农村道路的改造力度,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对一些窄路进行拓宽,改善路面状况,为农村居民的出行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交通保障。
交通安全意识提升方面
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在学校,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企业,针对客货运驾驶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安全驾驶培训,强调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危害。
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开设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定期发布交通安全提示、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例如,一些地方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网络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推送交通安全信息,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重点人群管理
对客货运驾驶员等重点职业人群加强管理,建立驾驶员信用档案。将驾驶员的交通违法、事故记录等纳入信用体系,对信用不良的驾驶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限制从业资格等。同时,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和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在农村地区,针对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通过上门宣传、集中培训等方式,向老年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如何安全过马路、识别交通标志等。在学校周边,加强对儿童的交通安全保护和教育引导,确保儿童的交通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