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稳定币相关法案的通过以及科技公司的积极布局,稳定币市场热度颇高。然而,稳定币背后却潜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具体如下:存在脱钩风险:稳定币通过与法定货币、实物资产等挂钩来维持币值稳定,但其高度依赖锚定资产的流动性和信用安全。当出现储备不足或大规模赎回情况时,稳定币可能面临脱钩风险。如2022年5月,算法稳定币UST深度崩盘;2023年3月,USDC因硅谷银行事件一度跌至0.88美元。监管存在挑战: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出现监管套利等风险问题。稳定币的无国界性质也对各国监管框架构成重大挑战,尚缺乏阻止或撤销错误或欺诈性支付的机制。易被用于非法活动:稳定币的不记名性质使其能在不受发行人监管的情况下流通,易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活动。7月以来,北京、深圳、苏州等国内多地接近监管方接连发布风险提示,指出稳定币正被不法分子当作“障眼法”,用于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破坏货币主权:稳定币可能削弱货币主权并引发新兴经济体资本外逃风险。国际清算银行认为,稳定币作为无边界公链上的数字不记名工具,缺乏央行提供的结算功能,交易汇率经常变化,破坏了货币体系的单一性,在弹性上也表现不佳。发行机构存在隐患:不同稳定币发行机构间的透明度、储备机制、审计质量和资产托管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风险敞口分布难以统一度量,增加了不确定性。部分发行机构可能会挪用储备和准备金,导致稳定币无法保证足够的兑付能力,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