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从设备落后、产能低下的薄弱基础上艰难起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坚定不移地走在制造强国之路上。相关介绍如下: 发展成就规模总量跨越式增长: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为30.2%,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完备齐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产品产量领先: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011万辆,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手机、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产品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出口成绩亮眼: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417倍。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比达58.5%,其中汽车出口522万辆,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速磁浮贴地飞行等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已建成5095家国家层面绿色工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四五”前两年内累计下降6.8%。 发展方向推动智能化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提高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打造更多“灯塔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加快高端化进程: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针对航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短板领域,补齐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迈进。促进绿色化转型: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大力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应用,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全面提升制造业高效、清洁、安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