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聚焦超龄劳动者实际需求,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范围及其保障水平,并为其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超龄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适用本规定。符合规定已提前退休的劳动者,退休后被用人单位招用的,依照本规定执行。2. 部门职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税务、医疗保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职责,优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协同,共同做好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3. 就业岗位和服务:鼓励用人单位根据超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提供适合超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有就业意愿的超龄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4. 权利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超龄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超龄劳动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5. 书面用工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与超龄劳动者订立书面用工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事项。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用工协议约定的内容。用工协议期限届满、约定工作内容完成、约定终止条件出现或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用工终止。6.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超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一般不安排加班。若安排加班,应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7.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与超龄劳动者明确约定劳动报酬相关事项,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应当以货币形式,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给超龄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8. 工作岗位和劳动强度: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超龄劳动者身体状况确定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劳动强度,不得安排其从事有职业禁忌等危害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9. 工伤保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个人不缴纳。超龄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可按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10.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待遇继续工作的,不改变其享受待遇情况。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选择继续参保的,可个人缴纳,也可与用人单位协商由用人单位参保缴费。11. 失业保险:不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超龄劳动者,失业后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可按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12. 争议处理与权益维护:因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发生争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其他事项争议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超龄劳动者可向人社部门投诉。工会依法维护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为超龄劳动者提供支持帮助。13. 特殊情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弹性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在弹性延迟退休期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