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近期确认发生一起涉及2纳米核心技术的重大泄密事件,台湾检调部门已逮捕9名涉案人员,其中3人被羁押禁见。这起事件被台媒称为“台积电史上最严重的技术外流案”,其核心细节与影响如下: 一、事件核心脉络1. 内鬼网络与泄密路径 主犯陈姓工程师原为台积电系统整合部门员工,2023年跳槽至日本半导体设备巨头东京威力科创(TEL)。他利用与前同事的关系,勾结台积电2纳米试产部门的吴姓、戈姓工程师,通过居家远程办公漏洞连入公司内网,以手机拍摄逾千张关键制程技术照片。值得注意的是,陈男与在职工程师甚至在竹科星巴克门店进行资料翻拍时被当场抓获。2. 技术窃取的系统性 涉案人员覆盖研发中心与新竹宝山Fab20厂区,包括3名试产工程师和6名研发支援人员。台积电内部监控发现,相关人员以“每次登录3分钟”的模式高频访问2纳米机密资料,显示出高度计划性。外泄内容不仅包括制程流程图,更涉及良率调校的关键参数,这些数据被认为可缩短竞争对手2-3年的研发周期。3. 接收方与地缘关联 外泄资料流向TEL,而该公司正是日本“芯片国家队”Rapidus的核心股东与设备供应商。Rapidus在7月18日突然宣布成功试产2纳米芯片,其技术突破时间点与泄密案高度重合,引发业界强烈质疑。Rapidus由丰田、索尼等8家日企联合成立,目标直指2027年前量产2纳米芯片,此次事件被视为其技术突破的关键助力。 二、法律与行业影响1. 刑事追责与技术保护 台湾“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已将14纳米以下制程纳入核心关键技术清单,若罪名成立,涉案人员最高可面临12年有期徒刑及1亿元新台币罚金。此案是台湾首宗依据《国家安全法》侦办的半导体技术案件,凸显当局对关键技术外流的零容忍态度。2. 全球竞争格局震荡 目前全球仅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与Rapidus四家企业持续研发2纳米技术。台积电原计划2025年底量产,而Rapidus若借助泄密数据提前突破,可能改写亚太半导体势力版图。尤其对苹果而言,其下一代iPhone18系列A20芯片原计划采用台积电2纳米工艺,此次事件或导致供应链风险上升。3. 台美博弈新变量 事件曝光正值台当局与美国谈判芯片关税豁免的敏感时刻。美媒《纽约时报》指出,这为美方提供了“技术安全威胁”的口实,可能加速推动台积电赴美设厂及技术转移。岛内专家担忧,美国可能借机强化对台技术控制,甚至要求台积电共享更多核心数据。 三、台积电的危机应对1. 内部管控升级 台积电已启动“全面技术防火墙”计划,包括限制远程访问权限、部署AI异常行为监测系统,并对2纳米研发团队实施“物理隔离+生物识别”双重管控。其法务部门正与TEL总部对接,要求彻查资料流向及使用情况。2. 法律反击与索赔 台积电除追究涉案员工刑责外,还将对TEL提起民事诉讼,索赔金额可能高达数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若能证明TEL系统性参与商业间谍行为,其设备供应资格可能被取消,这将对Rapidus量产计划造成致命打击。3. 客户关系修复 台积电已向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通报事件进展,并承诺不会影响2纳米量产时间表。其股价在事件曝光后仅微跌0.33%,显示市场对其技术护城河仍有信心。 四、深层启示此次事件暴露出台积电在远程办公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设备供应商渗透风险。半导体行业正进入“技术间谍战”白热化阶段,企业需在供应链管理、数据加密、员工背景审查等方面构建更严密的防护体系。对于台湾而言,如何在美日技术博弈中维护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是长期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