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宁德时代江西宜春枧下窝矿区因采矿许可证到期暂停开采作业,叠加市场对“反内卷”政策严格执行的预期,直接引发碳酸锂期货市场剧烈反应。8月11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以81000元/吨的涨停价开盘并维持全天封板,创近半年新高,单日涨幅达8%。这一事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 一、矿区停产的核心影响1. 供应缺口显著 枧下窝矿区是国内最大的锂云母矿之一,2025年规划产量8万吨,占江西锂矿产量的半壁江山。其停产将导致单月数千吨的供应缺口,叠加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需求旺季,预计三季度碳酸锂供应将出现明显紧缺。据测算,此次停产可能影响碳酸锂供应超过2万吨,占国内月需求的约10%。2. 行业整合加速 该矿区氧化锂平均品位仅0.27%,提锂成本高达12-15万元/吨,远高于当前市场价格。其停产标志着高成本产能加速出清,行业向低成本、规模化方向整合。此前江西宜春已有多家锂矿企业因环保及证照问题面临整改,九岭锂业等企业已跟进停产检修。 二、期货市场的连锁反应1. 情绪驱动的涨停逻辑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在8月11日以“一字板”涨停,成交量仅3.8万手,较前一交易日的89.6万手大幅萎缩,显示市场一致性看涨预期。这一反应既是对供应收缩的直接定价,也包含对政策收紧的担忧——新《矿产资源法》将锂矿单列后,资源税可能增加3-10%,叠加环保成本上升,行业成本中枢预计上移至7.4-7.8万元/吨。2. 库存结构的关键作用 尽管截至8月7日碳酸锂社会库存仍达14.24万吨(环比增692吨),但库存结构已发生变化:冶炼厂库存占比升至43.2%,下游正极材料厂原料库存降至7-10天的警戒线以下。停产消息刺激下,上游加速去库,现货价格从7.8万元/吨跳涨至8.1万元/吨,期货基差迅速收窄。 三、产业链的博弈与应对1. 宁德时代的战略缓冲 公司强调停产对整体经营影响有限,称已通过战略储备和长期协议锁定资源,并计划通过混合低品位矿石维持部分产能。其与龙蟠科技合资的龙蟠时代冶炼厂已部分复产,通过外购锂矿补充供应,但成本较此前增加约3000元/吨。2. 替代供应的时空限制 短期潜在补充主要依赖辉石提锂和南美进口锂盐。辉石提锂周产量虽增至1.11万吨(环比增5%),但受限于进口精矿供应,增长空间有限;南美盐湖锂盐需1-2个月船期,难以填补三季度缺口。3. 政策与成本的长期约束 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8家涉锂矿山在9月30日前完成储量核实,若未通过可能进一步停产。叠加新《矿产资源法》实施,行业成本曲线右移,预计2025年碳酸锂价格中枢将上移至7.5-8.5万元/吨。 四、市场分歧与风险提示1. 短期乐观与长期谨慎 部分分析师认为,此次供应扰动可能推动锂价突破9万元/吨,拥有自有矿资源的企业(如天齐锂业、中矿资源)将直接受益。但需警惕南美盐湖(如阿根廷Caucharí-Olaroz项目)和非洲锂矿(如津巴布韦Zulu项目)在2025年底的产能释放,可能压制2026年价格。2. 库存与需求的不确定性 尽管当前库存累积放缓,但社会库存仍处历史高位(14.24万吨),且下游采购以刚需为主,高价接受度有限。若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7月渗透率48.7%,同比增速放缓),可能引发价格回调。此次事件不仅是单一矿山停产的偶发事件,更是锂资源行业从无序扩张转向合规整合的标志性节点。未来需重点关注9月30日矿山储量核实结果、南美盐湖产能释放节奏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度,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碳酸锂价格的中长期走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