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快预算支出、政府债券资金落实等措施,持续加力稳经济,具体举措如下: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 发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为了提振消费,今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四批次逐步下达,以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7月财政部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10月将下达最后一批690亿元。此外,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于近期下达完毕,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民政部、财政部7月16日联合印发通知,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以带动养老服务领域社会资源投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贷款财政贴息政策:8月12日,财政部等多部门公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分别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1个百分点。 优化消费环境与供给: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吴盖表示,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支持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消费新热点,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加强民生保障支出 实施育儿补贴政策:国家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一个新生儿3年累计最高可以获得10800元财政补贴资金。据财政部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一年两个学期预计增加财政支出约400亿元。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财政部8月13日发布消息,2025年春季学期,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惠及约91万残疾学生。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加大国债发行力度: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赤字规模有较大幅度增加,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如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支持地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专项债券管理:国办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包括投向领域调整为“负面清单”管理、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和规模上限有所扩大、开展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拓宽专项债券偿还资金来源范围等。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15亿元,同口径增长8.4%。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下达进度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