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以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印发工作方案,深化“购在中国”品牌打造,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发展首发经济,推动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2.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 统筹资金支持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文化场馆,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发挥体育赛事带动效应。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3.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签证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调整教学和放假时间,增加服务消费时间。4.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各类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 - 对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降低融资成本。5. 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