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组合拳重塑资本市场生态:吸引力提升的逻辑与实证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枢纽,其活力与吸引力直接反映一国经济治理能力与制度竞争力。2024年以来,我国推出的资本市场改革"组合拳"已显现显著成效,通过退市机制常态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科创融资便利化等多维度政策协同发力,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本文将从政策框架解构、市场效应验证、深层逻辑分析三个维度,系统阐释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现。## 多维政策框架的协同构建我国资本市场本轮改革呈现出系统性设计与精准化施策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形成了覆盖"入口-过程-出口"全链条的制度体系。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关键环节,2024年退市新规实施后已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截至2025年8月12日,年内A股市场宣布退市的公司已达30家,其中重大违法类退市10家、交易类退市9家、财务类退市9家、主动退市5家,退市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锦州港因2020-2023年连续四年年报虚假记载被强制退市,*ST高鸿涉嫌重大违法被启动退市程序,此类案例充分彰显了"退市不免责"的监管态度。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构建了多渠道引流的制度体系。2024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后,配套政策密集落地: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明确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调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7月财政部完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与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扩围,为市场带来了稳定的增量资金。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其"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形成了股债联动的立体支持体系。在股权融资方面,科创板推出"1+6"改革措施,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允许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并购重组领域,2025年5月修改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提高了监管包容度,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筹划并购重组计划1984单,重大资产重组102单,同比增长121.74%。债券市场上,科创债存量规模达2.45万亿元,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2025年7月上线发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 市场吸引力提升的多维验证政策组合拳的实施带来了资本市场量价齐升的积极变化,市场吸引力从多个维度得到验证。从市场规模看,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于2025年7月末突破35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达4.9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47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0.32万亿元。险资配置呈现持续增仓态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连续五个季度环比提升,行业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较2024年末显著上升,申万宏源预测2025-2027年国有大型险企将增配A股1.34-1.70万亿元。市场结构优化反映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生物医药企业恒润达生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第二家申报企业,深圳大普微电子作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企业获受理。行业结构持续向高科技领域倾斜,科技、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市值占比不断提升,改变了传统行业主导的市场格局。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推动了产业整合,上半年重大资产重组案例翻倍增长,有效促进了要素向创新领域集聚。投资者结构的机构化趋势进一步明显,市场稳定性显著增强。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使A股投资者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持续提升。证监会推出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如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有效抑制了短期投机行为,提升了市场交易的稳定性。退市机制的完善则强化了市场约束,"1元退市"等交易类退市案例促使投资者风险意识提升,推动形成理性投资文化。市场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吸引了跨境资本流入。尽管具体外资流入数据有待最新统计,但政策层面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证监会明确表示要"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的推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配置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渠道。随着市场生态的优化,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深层逻辑与未来展望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的背后,是制度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传统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科创企业高风险、长周期、轻资产的融资需求,而资本市场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等制度创新,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有效破解了科创融资瓶颈。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指出,资本市场提供的"耐心资本"显著降低了融资门槛,帮助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这正是政策组合拳的核心逻辑所在。退市机制与入市政策的协同效应重塑了市场生态。常态化退市(年内30家公司退市)与中长期资金入市(21.4万亿元持股市值)形成了"优胜劣汰"与"源头活水"的良性互动,既清除了市场"僵尸企业",又为优质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清华大学田轩教授提出的"退市不免责"理念与投资者保护机制相结合,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保障了中小投资者权益,增强了市场公信力。未来资本市场吸引力的持续提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政策创新。田轩建议建立长期资金入市"白名单"制度,优化税收激励机制,对持有期限超过3年的股票交易减免经手费等费用。发展衍生品市场、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措施,可为长期资金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完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从长远看,资本市场吸引力的提升将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更多优质创新企业上市,市场的科技含量将不断提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认为,资本市场结构将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变,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现实。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作为要素配置枢纽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政策组合拳的成效已经显现,但资本市场改革仍需久久为功。持续优化制度供给、提升市场包容性、强化投资者保护,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成为更具活力、更富吸引力的全球资产配置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