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油价持续反弹,核心驱动力源于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引发的供给端担忧,同时叠加市场供需格局的微妙变化与资金情绪的共振。以下从驱动逻辑、多空博弈及未来展望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地缘冲突主导供给端担忧,成为油价反弹核心引擎当前地缘风险对石油供给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形成“多点爆发”的扰动格局:俄乌冲突升级冲击俄罗斯能源出口:乌克兰自9月起显著加大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力度,不仅持续袭击炼油厂(如针对原油馏分塔、催化裂化装置等关键设备),还扩展至港口与管道等出口设施。这直接导致俄罗斯炼油厂开工率骤降,9月原油加工量跌至490万桶/日,较上年同期减少40万桶/日,迫使俄罗斯将柴油、汽油出口禁令延长至年底以保障国内供应。尽管俄罗斯计划将无法加工的原油转向出口市场,但物流瓶颈与设施受损可能限制实际出口规模,市场担忧其原油供应或出现结构性缺口。中东局势叠加多重不确定性:以军空袭也门首都萨那接棒俄乌题材,进一步加剧中东供应风险溢价。同时,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计划于9月27日恢复经土耳其杰伊汉港的原油出口,初期每日新增23万桶供应,未来或升至50万桶/日,这一“供应增量”与地缘冲突形成的“风险溢价”相互对冲,导致中东实货市场呈现震荡分化——阿曼、迪拜等基准油价一度暴跌至数周低点,但布伦特原油仍刷新9月高点。美俄博弈与制裁压力发酵: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施压土耳其、匈牙利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同时北约对俄罗斯飞机进入领空的警告加剧战争外溢担忧。市场预期对俄能源制裁可能进一步收紧,德国商业银行指出,乌克兰的针对性袭击与制裁升级预期共同推高了供应中断的恐慌情绪。 二、供需格局与资金情绪的辅助支撑地缘风险之外,库存数据与市场结构的变化为油价反弹提供了基础条件:库存数据显示短期需求回暖:EIA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减少60.7万桶,汽油库存下降108.1万桶,炼厂开工率维持在93%的高位,反映出终端需求边际改善。尽管国内炼厂库存仍处高位(山东地炼汽油库存46.32万吨),但库存去化趋势缓解了市场对供需失衡的担忧,削弱了空头押注意愿。资金情绪与持仓结构转向:布伦特原油净多持仓自低位回升,显示投机资金重新入场布局多单。此前油价自8月初陷入窄幅波动,地缘冲突升级打破了市场平衡,资金借助供给担忧情绪推动油价突破震荡区间,夜盘时段多次出现“V型反弹”,凸显短期多头力量主导市场节奏。 三、未来风险与趋势展望:短期看地缘,中期看供需油价反弹能否持续,需重点关注三大变量的演化:短期关键变量:OPEC会议与地缘冲突升级潜力:10月5日OPEC会议将决定是否调整165万桶/日的联合减产计划,此前该组织已提前完成220万桶/日自愿减产的恢复计划,若进一步加快增产节奏,可能抵消地缘风险带来的支撑。同时,需警惕俄乌冲突向北约国家蔓延、中东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航运等“黑天鹅”事件,此类风险可能推动油价突破前期阻力位。中期核心矛盾:供应过剩压力仍存:国际能源署(IEA)预测,OPEC+增产与美洲产油国产量上升可能导致年底前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尽管部分产油国存在产能不足(如OPEC+实际产量低于目标),但伊拉克库尔德出口恢复、美国产量升至1352万桶/日(2025年预期)等因素将逐步缓解供应紧张,中长期油价仍面临下行压力。需求端制约:经济增速放缓压制回升空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石油需求增速放缓,BP最新展望将石油需求峰值推迟至2030年,但短期需求回暖可持续性存疑。若降雨天气等季节性因素持续抑制汽油需求,或海外经济出现衰退信号,将削弱油价反弹动能。综上,当前油价反弹是地缘风险主导、库存与资金协同作用的结果。短期需聚焦OPEC会议决策与地缘冲突进展,若供应中断担忧加剧,布伦特原油可能进一步上探;但中长期来看,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的矛盾或重新主导市场,油价反弹后仍面临回调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