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后钢坯市场运行态势# 价格走势:先稳后涨,区域分化明显节前(9月):先强后弱,整体下行:9月钢坯价格呈现“先扬后抑”格局。上旬受宏观利好情绪带动,期货震荡上行,叠加下游调坯轧钢企业复产积极性高,钢坯需求增加,社会库存降库速度较快;但中下旬随着调坯厂持续亏损、成品材成交放缓,企业自主停产增加,采坯意愿走弱,价格逐步回落。截至9月29日,唐山钢坯出厂价报2970元/吨,较8月末下调30元/吨;江阴市场报3010元/吨,累计下调50元/吨。国际市场方面,独联体钢坯报价440美元/吨(CFR中国),月环比下跌5美元/吨;中东地区报价450美元/吨(CFR中国),月环比持平。假期期间(10月1日 - 10月7日):主流稳定,成交清淡:国庆假期间,唐山钢坯出厂报价维持在2950 - 2960元/吨,与节前水平基本持平;其余城市市场多处于休市状态,报价稀少,交易活跃度处于低位,整体成交氛围清淡。节后(10月8日起):小幅回升,期货带动:节后黑色系期货震荡翻红,提振市场情绪,部分钢材品种报价小幅回升,成交活跃度较节中明显放量,带动钢坯现货价格上涨。不过,由于终端需求复苏力度未达预期,价格涨幅相对有限。# 供需格局:库存增长,供需矛盾累积供给端:产能充足,库存攀升:从供给来看,全国钢企高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9月全国247家钢企高炉开工率84.45%,月环比增加1.25%;产能利用率90.86%,月环比增加0.84%,铁水日均产量242.36万吨,供应整体充足。库存方面,国庆期间钢坯库存呈增长态势,截至10月9日,唐山主要仓库及港口钢坯库存达132.29万吨,较节前增加7.58万吨,叠加部分钢企投放量增加,市场可流通资源充足,销售压力有所上升。需求端:内需偏弱,出口承压:内需方面,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阶段,螺纹钢等下游产品需求释放缓慢;基建项目虽有落地预期,但资金到位情况影响回暖速度,短期内难以明显拉动钢坯需求。此外,钢坯直接下游型钢品种需求虽存回升预期,但高度依赖终端实际需求释放节奏及自身库存变化。出口方面,海外关税政策频繁调整,不确定性增加,钢坯出口端承压态势或进一步加剧。# 成本与政策:成本支撑有限,政策利好显现成本端:利润收窄,支撑减弱:截至9月末,唐山主流样本钢厂钢坯含税成本2980元/吨,较钢坯出厂价2970元/吨平均亏损10元/吨,利润由正转负。尽管原材料价格相对坚挺(焦炭首轮提涨落地),但钢坯价格下行导致企业生产压力增加,成本对钢价的支撑力度有限。政策端:环保与监管双重支撑:环保方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临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概率出台阶段性限产措施,将约束唐山等主产区供应,改善供需格局;监管方面,10月9日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提振市场“反内卷”情绪,短期为钢价提供政策支撑。 钢坯市场后期展望# 短期(10月 - 年底):先抑后扬,涨幅受限短期钢坯价格或呈现“先抑后扬”走势。10月上中旬受调坯厂生产调控(唐山调坯型钢厂9月29日 - 10月20日实施生产调控)、成品材去库存压力影响,钢坯需求减少,价格或继续下行;但中下旬随着秋冬季钢企高炉常规检修增加,全国铁水量存下降预期,叠加钢价下跌后出口优势提升,价格有望逐步回升。不过,终端需求复苏乏力、库存高位等因素将制约涨幅,整体以震荡为主。# 中长期(2026年 - 2030年):结构优化,绿色转型驱动供需结构:产能收缩,需求升级:供给端,环保政策趋严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2025 - 2030年将关闭淘汰落后产能超1亿吨,短流程炼钢(电弧炉)、氢冶金等绿色技术应用扩大;需求端,建筑用钢坯占比将从2025年的60%降至2030年的55%,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用钢坯占比将提升至30%,高精度、高强化特种钢坯需求显著增长。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全国钢坯总产量约4.8亿吨,消费量4.7亿吨;2030年总产量有望达5.6亿吨,市场规模突破10亿吨大关,年复合增长率约6%。风险与机遇:挑战与潜力并存:风险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环保成本上升等将持续影响行业盈利;机遇方面,“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定为出口提供空间,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和绿色转型(绿电替代、碳捕集技术)将提升企业竞争力,头部企业(如宝武、鞍钢)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