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厂商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过会,剑指高端算力自主化
国产高端GPU的星辰大海,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正加速驶向现实。
10月24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46次审议会议,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科创板IPO顺利过会。从6月30日申请获受理到过会,仅历时116天。
沐曦股份作为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此次IPO拟募资39.04亿元,将全部投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包括新型高性能通用GPU、新一代AI推理GPU及前沿领域GPU技术研发三大项目。
01 科创板“1+6”新政助力硬科技
沐曦股份的成功过会,成为科创板“1+6”系列改革举措下的经典案例。
科创板“1+6”新政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沐曦股份作为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后续若成功上市,将进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
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导向在科创板制度优化中得到充分体现,科创板针对未盈利但技术突破显著的硬科技企业予以制度保障。
02 沐曦技术突围:全栈自研打破垄断
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9月,聚焦人工智能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全栈GPU产品的研发设计。
其产品均采用自主研发的GPU IP,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和架构。
公司核心产品线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2024年2月正式量产的曦云C500系列基于全自研的GPU IP、指令集和架构,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性能及稳定性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10月19日,沐曦发布首款全国产通用GPU——曦云C600,构建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国产供应链闭环。
03 商业化进程提速
财务数据显示,沐曦股份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42.64万元飙升至7.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74.52%。
2025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增至9.15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尽管营收大幅增长,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沐曦股份净利润为-8.71亿元、-14.09亿元和-1.86亿元。
不过,公司亏损幅度正在收窄,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63.74%。
截至2025年3月31日,沐曦股份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更令人振奋的是,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到14.3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
04 资本青睐与股东阵容
沐曦股份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明星资本的密集押注。
公司创始人陈维良通过直接持股以及控制上海骄迈、上海曦骥,合计控制公司22.94%的股份表决权。
私募大佬葛卫东直接持有公司3.98%股权,混沌投资由葛卫东实际控制并直接持有公司3.50%股权,二者合计持有公司7.48%的股份。
其他知名股东包括经纬创投(合计持股5.13%)、和利国信智芯(持股3.99%)、红杉瀚辰(持股3.47%)等。
直接或间接参股沐曦股份的上市公司超10家,包括中山公用、七匹狼、上汽集团等。
05 国产算力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
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长期依赖海外巨头。
面对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摩擦和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推进国产算力建设、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已迫在眉睫。
沐曦股份等国产GPU及供应链可为各行各业的AI转型提供可靠、低成本、易获取的算力支持,是推动各领域智能化升级的“数字基建”。
根据Bernstein Research以销售金额口径测算的数据,沐曦股份在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中的份额约为1%。
尽管份额尚小,但表明国产GPU正逐步打破国际巨头垄断格局。
06 未来展望:预计2026年盈亏平衡
沐曦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大力开拓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两类关键客户。
随着收入端的快速放量和规模效应逐步释放,根据公司给出的前瞻测算,将最早于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
沐曦股份下一代旗舰产品曦云C700也在研发中,将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及能效比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公司计划通过本次上市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使用募集资金补充研发投入,以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并丰富产品线,加快扩大市场份额。
沐曦股份在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取得境内授权专利共计255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245项。
随着曦云C600的量产和万卡集群的落地,沐曦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
中国GPU产业的自主化进程,犹如一场需要耐力与速度并重的长跑,而资本市场正在为这场竞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