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龙头领跑,人形机器人再迎利好浪潮
数据中心里,细如发丝的光纤正以超越想象的速度传输着海量数据,而在工厂车间,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已能将线束加工流程优化至30秒——AI算力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正悄然重塑产业发展格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数据中心,成千上万的光模块正无声闪烁,将电子信号转换为光子流,以光速搭建起数字世界的桥梁。
而在不远处的智能工厂,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它们精准地识别配件、完成精细装配,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强大的算力支撑和高速数据传输网络。
01 技术共生:光模块与机器人的协同进化
在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正以惊人的速度向800G乃至1.6T演进。
这些传输速率的提升,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支撑下一代AI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广泛落地的关键基石。
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2025年全球以太网光模块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50%左右,随后五年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维持在15%至18%。
这一增长曲线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
光模块龙头企业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劲,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展现出市场对光模块产业前景的强烈信心。
而人形机器人产业则从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中获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批开放基金正式签约,总规模300万元,平均单项目资助金额30万至50万元。
这一基金面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秀青年学者,资助他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
02 产业热潮:机器人从概念走向量产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受到了空前关注。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公司财报会议上宣布,今年年底将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3版原型机,并预估2026年开始量产Optimus,目标5年内年生产100万台。
这一宏伟计划为机器人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2025年9月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头部光通信厂商纷纷展示1.6T光模块量产产品。
这标志着2025年被视为1.6T光模块商业化元年,头部厂商已开始向Meta、AWS等海外云厂商批量出货。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东土科技因踩中机器人风口,一日内飙升7.58%。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在光模块和机器人板块的双重推动下,逆市上涨0.54%。
龙头公司新易盛自低点反弹超过68%,彰显出市场对AI算力与机器人产业链的深度认可。
03 光模块龙头:1.6T商用元年已至
光模块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025年1.6T光模块的总出货量预计约在360万—595万只,高于当前市场预期。
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光模块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驱动下,数据量与算力需求激增推动光模块加速向800G/1.6T升级。
国内头部光模块厂商2024年及2025Q1财报显示收入及净利润持续高增,印证行业高景气。
富采集团在Touch Taiwan 2025展会上宣布,将携手转投资的鼎元与环宇,进军光通讯发射端与接收端元件市场,锁定大型资料中心与AI服务器内高速资料传输需求。
富采整合集团资源,全面布局AI光通讯所需的Micro LED、VCSEL(面射型雷射)、InP(磷化铟)三大光源。
富采董事长彭双浪预期,该领域将在二至三年内开始贡献营收。
光模块技术的进步不仅体现在传输速率上,更体现在集成度的提升。CPO(共封装光学)技术作为光模块的下一代技术,将光模块与主芯片集成在一起,能够简化系统设计架构,提高带宽密度,并降低功耗。
国元证券表示,CPO技术虽然当前产业规模仍较小,但其性能优势显著,长期来看或为数据中心光电转换模块的终局结构。
04 场景落地:机器人工厂实操惊艳
在亨通光电的智能工厂内,人形机器人已投入线束加工工序的实际作业:从最初完成全套工作流程需2分钟,经过持续优化迭代,目前耗时已缩短至30秒。
未来更计划将这一“岗前培训”周期压缩至20秒,以实现快速“上岗”。
这些机器人员工配备了先进的视觉识别系统与灵巧机械臂,能够精准识别不同规格的配件,高效完成精细装配作业。
依托AI算法的实时调控,操作力度与角度可动态优化,确保连接点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亨通光电作为适配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互联方案提供商,其“神经系统”具备优异的抗电磁干扰等特性,正有效助力人机协同迈向高度融合,实现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中国联通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家庭机器人“智家通通”,不仅在硬件层面实现了小型化与智能化,更在算法层面实现了语音识别、情感交互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突破。
这种技术进步使得机器人从单纯的执行工具,逐步转变为具备一定交互和决策能力的智能体。
05 资本青睐:全产业链布局正当时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正密切关注以光模块为代表的基础硬件、算力软件以及AI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作为全市场首只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ETF,近期表现亮眼,单日涨幅超4%再创新高,成交额放量超5亿元。
该ETF光模块含量超51%,重点布局光模块龙头“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
从赛道分布看,逾七成仓位布局算力,超两成仓位布局AI应用,能够高效捕捉AI主题行情。
高盛研报指出,建议聚焦多条主线以捕捉主题性超额收益,围绕结构性增长主题,建议关注精选AI产业链,如算力基础设施(GPU服务器、光模块)、垂直场景应用(智能驾驶、工业软件)等。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胡屹凡则表示,预计AI生态系统及其相关行业绝对会是中国未来的方向。
财信证券预计AI产业链仍将是接下来市场行情主线。中国互联网巨头在2024年Q4资本开支已经明显提速,参照海外AI业绩释放节奏以及订单确认周期,按互联网大厂资本支出领先于AI硬件等供应商业绩约半年的时间测算,预计国产AI产业链的业绩将在2025年中报开始释放,届时或迎戴维斯双击的主升浪阶段。
在亨通的工厂里,机器人熟练地完成线束加工的同时,全球数据中心内,1.6T光模块正以每秒传输数百部高清电影的速度交换数据。这两个场景看似遥远,实则紧密相连。
光模块与机器人,如同数字时代的任督二脉,一个负责数据传输,一个负责物理执行,共同构成了AI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写照。
随着1.6T光模块商用元年的到来,以及人形机器人量产时间表的明确,这场技术融合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