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央行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有利条件。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明确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风向标,反映了央行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为保持流动性充裕、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坚定立场。
01 政策立场
潘功胜在演讲中指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央行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02 重启国债买卖
本次宣布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完善。
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
数据显示,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开展的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实现净买入1万亿元,为债券市场流动性调节和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潘功胜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我们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我们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这一举措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
03 政策协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将有助於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经济稳增长。
今年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发力关键期,通过恢复国债买卖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有助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今年以来,国债和地方债发行量显著增加。
年末地方政府债动用结存限额,在宽财政持续发力的环境下,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既能有效配合财政端发力,也有助於稳定债市利率运行”。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一方面有利於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化央行对债市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04 市场影响
消息公布后,债市现券收益率直线下行,长券表现更加强势。
截至日内尾盘,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15”收益率下行4.95BPs报1.8675%,10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16”收益率下行4.5BPs报1.80%。
30年期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6”收益率下行5.25BPs报2.16%。
随着国债买卖恢复,国债收益率曲线将更加平稳,期限利差有望收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有效降低。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体现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增强,也有助於稳利率、稳预期。
同时,长端国债收益率调整、短端国债与资金利率倒挂程度缓解,为重启国债买卖提供了较好的利率环境。
05 宏观审慎管理
潘功胜在论坛上还重点阐述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及人民银行后续工作部署。
他明确,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和总需求管理,通过逆周期调节来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宏观审慎管理则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聚焦具有系统性特征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潘功胜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
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
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
随着国债买卖操作恢复,央行对债市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作用将更加明显,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下稳定性有望增强。
有市场投资人预计,“随着国债买卖操作恢复,央行对债市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作用将更加明显,亦可对年底至明年初的债券市场表现多一分期待”。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央行正通过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共同构建抵御金融风险的防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