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新农人迎“收稻季”,机械轰鸣庆丰收
洞庭湖畔,金色稻浪翻滚,收割机隆隆作响,90后新农人邱彬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丰收的景象,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满足。
十月的洞庭湖畔,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金色稻浪随风起伏,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农机手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
经过八个多月的辛勤劳作,邱彬所在的国清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经营的2000多亩晚稻迎来了收获期。
对于这些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们来说,晚稻收割意味着一年辛苦劳作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01 归来:从城市到田野
2019年,邱彬做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离开城市,回到家乡王家湖村,接手父亲邱国清创立的合作社。
这位90后年轻人毕业于大学,曾在长沙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他最终选择回归土地,成为一名“新农人”。
邱彬从小就跟随着父亲学习干农活,对农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然而,与父辈不同的是,他带来了全新的农业理念和技术。
他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子承父业,而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02 变革: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在合作社的仓库里,邱彬仔细查看着烘干后稻谷的保存情况。他深知,现代农业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
接手合作社后,邱彬在育秧、耕种、管理、收获、储存等多个环节大力推广机械化和无人机设备应用。从只会操作植保无人机,到得心应手地驾驶叉车、拖拉机,邱彬逐步成长为农业机械化的行家里手。
他还添置了压地机、电动吊篮等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水稻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
03 传承:两代人的耕耘与坚守
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由邱彬的父亲邱国清创立。如今,父子二人携手并肩,共同经营着这片土地。
在合作社内,经常能看到邱彬和父亲一起忙碌的身影——他们一同查看烘干机运行情况,一起将烘干后的稻谷装袋。这是两代农人之间的传承,更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父亲的经验与儿子的创新,在这片土地上完美结合。
04 共富:合作社带动周边发展
邱彬的合作社不仅经营着自己流转的2000亩土地,还为周边种粮户提供耕、插、收、烘、农资供应、稻田管护等综合性服务。
在农忙时节,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增收。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05 循环:收获之后又启新程
晚稻收割接近尾声,但邱彬的工作并未停止。他紧接着要将绿肥播撒到田里,以提高来年土壤养分。
在邱彬看来,随着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和智慧化发展,农民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各项利好政策下,“新农人”在田野中大有可为。
收获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耕作的开始。
返回合作社的路上,邱彬不时停下脚步,抓起一把泥土仔细察看。他计划着接下来要播撒的绿肥,就像在为一幅新的画作准备颜料。
不远处,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检修农机,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
稻田里,收割后留下的稻茬整齐划一,如同五线谱,记录着新农人奋斗的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