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以业绩比较基准为尺,“锚定”基金投资行为
基金投资的“标尺”正在被重新定义,而华夏基金等头部机构已率先响应。
“业绩比较基准不是基金公司的‘面子工程’,而是界定基金投资范围和风格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基金业绩的专业标尺。”在证监会10月31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后,华夏基金第一时间对新规进行了解读。
这一被业内简称为“两规”的政策文件,正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一场基准改革。
华夏基金等多家头部机构指出,新规将促使业绩比较基准真正成为基金投资的“锚”与“尺”,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01 行业乱象
在基金市场中,业绩比较基准长期被视为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但却常常被投资者忽视。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公司根据产品类型、投资范围与策略为基金设定的“基准线”。
它是衡量基金投资表现的重要标尺,也是界定基金投资范围和风格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基金产品存在业绩大幅偏离业绩比较基准、“风格漂移”等问题。
虽然部分基金经理初衷是为投资者提供良好收益,创造超越市场同类基金的超额收益,但因忽视了业绩比较基准“锚”的作用,引发了上述问题。
02 新规核心
此次《指引》和《细则》的发布,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在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新规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规范。
表征投资风格:业绩比较基准应当充分体现产品定位和投资风格,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指引》明确提出,不得仅因基金经理变化、市场短期变动、业绩考核或者排名而变更基准。
强化约束作用: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覆盖业绩比较基准选取、披露、监测、评估和纠偏的全流程内控体系。
富国基金表示,这将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发挥考核指导:《指引》明确要求将业绩比较基准与基金经理绩效考核挂钩。
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此次改革的重要突破。
强化外部监督:包括托管监督、销售展示、评价评奖与信息披露等方面,以进一步构建围绕基准的良性互动生态。
03 华夏响应
面对新规,华夏基金等头部公募机构迅速响应,明确了未来的践行路径。
华夏基金表示,新规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价基金的标准,更成为约束基金管理人投资行为的“锚”。
在华夏基金看来,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及操作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向着更加规范、透明、专业的方向发展。
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更加紧密,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华夏基金已制定系统性的落实方案。
该公司表示,将根据《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及操作细则,对公司旗下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评估。
具体而言,华夏基金将确保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的合理性、公允性与清晰性,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严格依据产品投资策略选用合理的业绩基准。
同时,建立对业绩比较基准的持续评估机制,约束基金实际投资行为与产品策略定位相匹配。
04 投资者影响
新规落地后,基金投资者体验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有助于投资者形成合理收益预期,准确识别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资产配置选择。
同时,投资者能够通过对比基金实际收益与基准表现的差异,客观评估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
华夏基金计划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主动沟通,策划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通过官方平台、客服渠道等多种方式,向投资者普及业绩比较基准的核心作用。
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其与基金实际表现的关系,理解长期投资的价值。
作为浮动管理费产品首批发行成立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还将积极推进浮动费率产品的创新与研发。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将公司收入与投资者回报更深层次地绑定。
多家头部公募一致认为,新规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易方达基金副总裁王骏表示,新规将增强业绩比较基准的明确性和清晰度,有助于投资者客观直接了解产品特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规则的改变意味着未来选择基金时将拥有更清晰的“标尺”。
投资者能够通过对比基金实际收益与基准表现的差异,更客观地评估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
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公募基金“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