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业绩稳中有进,A股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
A股三季报落下帷幕,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自2023年来首次超过名义GDP,产业链补库周期悄然开启。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部A股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三季度,全部A股营收单季度同比增速达3.8%,连续两个季度维持正增长的同时,自2023年来首次超过名义GDP,显示上市公司需求侧企稳向上的趋势得到巩固。
在盈利层面,全部A股(非金融地产)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扭转了Q2的下行趋势,边际改善0.9个百分点至3.8%。净资产收益率(TTM)回升至7.5%,连续两个季度改善,“盈利底”正不断得到夯实。
01 营收增速超GDP,盈利底部夯实
三季度A股市场呈现明显的“GDP>营收>盈利”增长不等式逆转现象。
这一现象背后是两方面力量的推动:一方面,国内“反内卷”政策限制了投资与部分行业企业的生产活动。
另一方面,较高证券化率的出口行业维持高景气,且企业开始陆续出海,对上市公司业绩拉动比GDP更为明显。
从盈利角度看,利润率的修复成为ROE回升的主要驱动。全部A股(非金融地产)销售净利率(TTM)录得4.59%,相较Q2边际改善0.05个百分点。
随着PPI逐渐企稳,利润率的回升有望延续,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02 产业链格局生变,中游制造与TMT崛起
从产业链视角分析,利润分配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中游制造与TMT板块利润占比持续抬升。
国内设备更新与外需驱动下,中游制造业绩明显改善,营收与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1%与18.1%,相较Q2边际抬升1.3与9.5个百分点。
其利润占比边际抬升1.4个百分点至15.8%。
科技板块成为另一个业绩表现相对占优的领域。在AI产业浪潮推动下,TMT板块利润占比持续抬升至16.0%。
值得注意的是,传媒、计算机的业绩兑现度高于通信与电子,且边际改善明显,表明在AI产业内部,应用侧成为下一个值得挖掘的方向。
与此相对,实物消费领域(上游+基础设施)利润占比延续2024年Q3以来的下滑趋势,当前回落至2024年Q1附近。
下游消费板块利润占比下滑1.2个百分点至25.1%,创下2024年Q3以来新低。
03 新兴产业亮点频现,传统行业不乏亮点
在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龙头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展现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消费电子领域,领益智造Q3收入和利润创上市以来单季度新高,收入连续7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服务器及各类AI终端电子产品。
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Q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48.2%,国内外工程机械景气度向上趋势明显。
公司电动搅拌车、电动挖掘机、电动起重机、电动泵车市占率均居行业第一。
检测服务行业龙头华测检测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公司通过战略并购加速推进国际化。
2025年公司陆续全资收购澳实、收购南非SafetySA等机构,国际化布局步伐加快。
若羽臣作为数字化品牌管理公司,25Q3自有品牌收入同比大增345%,占整体营收55%。
公司旗下绽家、斐萃、纽益倍三大自有品牌验证了其孵化品牌的卓越实力。
04 库存周期启动,资本开支谨慎
三季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化是产业链补库周期的开启。
2025年Q3全部A股(非金融地产)库存同比增速回升至4.5%,相较2025年Q2抬升3.3个百分点。
在需求底部企稳向上,在手订单增速持续回升的驱动下,上市公司补库意愿修复。
从供给周期视角来看,2025年Q3全部A股(非金融地产)资本开支累计同比增速录得-1.91%,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
2025年Q2资本开支/折旧与摊销读数创下2010年同期以来新低,表明当前资本开支投入大多用于更新与改造,远期新增绝对产能有限。
从当下产能释放节奏来看,2025年Q3在建工程增速下滑至0.2%,逼近历史低点。
过去一年半中资本开支的增速始终处于负增长区间,意味着过去高额资本开支扩张带来的产能释放可能正在逼近尾声。
05 行业分化明显,景气扩散进行时
三季度各行业业绩表现分化特征显著,景气度从集中走向扩散。
上游行业业绩压力最大的阶段正在过去。煤炭、石油石化的多个细分板块的库存水平已回落到2016年以来的中枢以下,库存对价格的制约压力明显缓解。
“反内卷”政策在部分领域效果显现。能源金属与玻纤制造在下游需求复苏叠加供给约束下,实现了量价齐升。
在光伏领域,随着“反内卷”带动产业链价格修复,制造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改善。
2025Q3光伏制造企业归母净利润为-19.2亿元,同环比均大幅减亏,硅料硅片环节绝大多数公司扭亏。
消费领域存在预期差,医疗服务、文娱用品、一般零售、医药商业与中药的业绩兑现能力绝对值高于市场整体,且边际改善幅度也较大。
06 全球化布局加速,增强产业链韧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完善海外产业链布局。
领益智造有效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实现了研发、生产、交付的本地化管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025年9月,公司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提示性公告,进一步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
伟星股份的越南工业园目前虽处于亏损状态,但经营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随着产能利用率与规模的逐步提升,越南工厂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实现盈亏平衡。
三一重工在海外产能布局完善,在印尼、美国均有产能布局且印尼二期工厂、南非工厂正在有序建设中,本土化优势明显。
华测检测通过战略并购加速推进国际化,2024年公司收购希腊NAIAS、常州麦克罗泰克,加码全球航运绿色能源和PCB检测。
三一重工等企业的案例显示,中国制造业龙头正通过全球化与电动化双轮驱动,在国内释放利润弹性,在海外兑现成长性。
随着在建工程增速逼近历史低点,新增产能释放压力缓解,中国企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新的增长驱动带来新的利润分配格局,中游与TMT利润占比持续抬升,中国上市公司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