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政府债务告别多头管理
财政部大楼外景,一扇标志着政府债务管理迈向统一化、专业化的重要窗口正在打开。
11月3日,财政部官网“机构设置”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债务管理司”已正式列入部机关名单。这一新设部门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政府债务多头管理的现状,整合分散在多个司局的债务管理职能。
债务管理司的设立,是财政部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仅10天后推出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政府债务管理进入专业化、统一化的新阶段。
01 机构设置:六个处室与领导班子
财政部债务管理司设六个处室,涵盖政府债务管理的全链条环节。
这六个处室分别是:综合处、中央债务处、地方债务一处、地方债务二处、发行兑付处、监测管理处。
新设立的债务管理司由李大伟担任司长,曲富国、赵则永担任副司长。
公开信息显示,司长李大伟此前是财政部预算司的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10月17日,他还以原身份参加了财政部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
02 职责范围:覆盖全口径政府债务
根据财政部官网介绍,债务管理司的主要职责包括多个方面。
它负责拟订并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拟订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
同时,新部门将编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余额限额计划,承担政府内债发行、兑付等有关管理工作。
债务管理司还将承担政府外债管理工作,拟订基本管理制度,并加强政府债务监测监管,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03 改革背景:化解多头管理弊端
在债务管理司成立前,财政部内部的政府债务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司局。
预算司设有政府债务管理处;国库司设有国债管理处、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处。
金融司的金融市场处负责拟定政府外债发行管理政策,负责主权信用评级、境外发债等工作;国际财金合作司则按规定管理多边开发机构和外国政府贷(赠)款。
部属事业单位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则配合预算司开展政府债务统计分析、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合规性监控等工作。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表示,财政部债务司的成立,能够较好克服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债务多头管理的问题。
04 现实意义:提升债务管理效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郝宇彪认为,政府债务有效管理是更好发挥政府债务职能与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举措。
债务管理司的设立,意味着碎片化的政府债务管理格局转变为专业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高效协作的管理体系。
王振宇指出,从地方财政视角看,这一调整较好达成了地方现有债务管理机构向上对口的目标,便于上下协同,可显著提高管理效能。
郝宇彪强调,此次增设债务管理司一方面能够实现中国政府债务的全口径监管,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管控债务风险。
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统筹债务资金支出用途、债务偿还期限、债务发行成本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05 政策背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财政部新司局的亮相,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仅相隔10天,再次释放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强烈信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出明确要求。
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撰文详解“十五五”期间财政政策。
他谈到未来5年将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06 债务现状:总体风险可控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
这些债务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目前我国政府负债率为68.7%,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
同时,我国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
蓝佛安今年9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十五五”期间,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07 未来方向:铁的纪律与精准施策
蓝佛安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的撰文指出了未来五年的债务管理方向。
他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
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防止前清后欠。
他还提出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
优化债务结构,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蓝佛安强调,要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债务管理司的设立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新增,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债务管理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风险防控,上升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债务管理司开始运转,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将告别“碎片化”时代,迈向全口径、全周期、统一监管的新阶段。
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这一理念将贯穿“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