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储能需求大爆发,碳酸锂产业熬过寒冬春山在望
白色石油的春天,正从储能市场的星辰大海中缓缓走来。
碳酸锂是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被称为“白色石油”。由于产能大幅扩张,碳酸锂价格近两年一度崩塌,探低至5万元/吨。
然而,自2025年10月中旬以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从72000元/吨一路上涨,目前报82280元/吨,半个多月涨逾1万元/吨,涨幅达14%。
从锂矿企业的三季报来看,碳酸锂产业已经熬过寒冬,春山在望。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第三季度已率先扭亏为盈,其中赣锋锂业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64.02%,达到5.57亿元。
01 价格反弹:供需格局改善
碳酸锂市场近期表现强劲,价格连续上涨。与7、8月份受国内“反内卷”政策及江西地区锂矿端减停产事件驱动不同,本轮反弹更多受益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
平安期货研究员车国俊表示,此轮上涨除了需求带动外,还有盐湖冬季减产预期、库存持续去化等因素推动。
银河期货预计,由于上周碳酸锂去库加速,11月的供需依然偏紧,下游刚需采购一段时间后将留出补库的空间。
碳酸锂基本面向好,获得了多头资金青睐,期货增仓较为迅猛,持仓已超过7、8月的高点。
02 供给端:不确定性仍在
尽管需求回暖,但碳酸锂市场仍面临供给端的不确定性。近期市场关于枧下窝矿的复产预期再起,导致碳酸锂价格波动加大。
10月31日,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枧下窝项目复产时间较市场预期提前。受此传闻影响,上周五碳酸锂价格收盘大跌3.14%。
金瑞期货硅锂研究员刘钟颖表示,10月,碳酸锂去库幅度约1万吨,需求维持高景气度。
倘若11月枧下窝矿复产,考虑其爬产时间,当月过剩幅度或收窄至5000吨左右,12月则接近紧平衡。
在供给方面,10月份国内碳酸锂冶炼厂积极生产,整体开工率维持在高位,当月产量环比增长6%,同比大幅增长55%。
03 储能市场:需求海啸来袭
储能市场正成为碳酸锂需求的新引擎。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68%。
有行业人士指出,“从2026年开始,储能对碳酸锂的需求将不再是‘配角’,而是很快超越动力电池,成为碳酸锂第一大需求来源”。
市场对碳酸锂的认知,仍停留在“新能源汽车”的旧叙事里。而真正的需求海啸,源自一个更广阔、更迅猛的星辰大海——储能。
光储价格的“雪崩”,正触发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二次平价”革命。新能源将不再是角落里的补充,而是取代传统能源、具备碾压式经济性的终极答案。
04 储能爆发逻辑:二次平价时代到来
储能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风+储或光+储的综合成本已经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低于传统能源形式。
过去三年,光伏和储能价格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下跌。Topcon光伏组件从2022年11月最高峰的2.1元/瓦一路下滑至2025年3月时最低点的0.62元,跌幅是70.5%。
储能系统同样从2022年11月2小时储能系统均价1.85元/wh,跌至2025年4月最低点0.46元/wh,累积跌幅75.13%。
这种断崖式下跌将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推向临界点。
不稳定的新能源接入电网需要经历“两次平价”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主流能源。在“一次平价”时代,光伏电实现平价上网,参照脱硫煤标杆电价。
而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电网面临巨大调度压力,需要储能来调和不稳定电源,“新能源+储能=脱硫煤标杆电价”的“二次平价”时代已经到来。
05 产业前景:春山在望
虽然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但行业仍处在亏损中,不过已明显缩窄。
据Mysteel统计,截至10月31日,中国锂云母生产碳酸锂的即期成本为91281元/吨,即期利润为-7681元/吨。
展望未来,车国俊认为,当前碳酸锂供应相对偏紧,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储能需求超预期增长,供需格局持续改善,库存去化有望延续,碳酸锂价格重心将继续上移。
短期内,碳酸锂价格阻力位置在8.5万元~8.6万元/吨;中长期看,碳酸锂供应过剩格局有望出现显著收窄,价格或上行至9万元/吨之上。
更为乐观的预测显示,若2026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目标,叠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碳酸锂价格中枢或上移至每吨28-32万元区间,较当前水平有15%-25%上涨空间。
储能市场这片星辰大海,正在改写碳酸锂产业的命运剧本。
截至2025年中,国内碳酸锂有效产能已达120万吨/年,而实际需求仅约60万吨/年。但供需之间的这场失衡博弈,正在储能的强势介入下寻找新的平衡点。
白色石油的河流,终将汇入储能的汪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