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举办内河水上应急救援技能比武,实战演练锤炼救援尖兵
富屯溪水域,冲锋舟引擎轰鸣,身着橙色救生服的救援尖兵们伏在舟舷,紧盯目标快速调整航向,一场紧张的水上救援实战正激烈上演。
10月30日至31日,福建省交通运输行业内河水上应急救援技能比武大赛在南平市顺昌县富屯溪水域举行。这是福建省首次举办内河水上应急救援技能大赛。
大赛汇聚了来自全省八个地市的10支专业救援队伍、100余名救援尖兵,覆盖福州、泉州等沿海地区及南平、三明等内陆山区。
这场综合性、实战化竞赛是对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水上应急救援力量的全面“大考”,标志着福建内河水上应急救援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
01 赛事背景:应对内河救援新挑战
随着闽江航运逐步振兴发展,船舶密度显著上升,内河交通监管压力持续增大。
南平市地方海事发展中心主任陈挺透露:“今年以来截至10月28日,南平港作业船舶已达1231艘次,货物吞吐量已达60万吨,其中集装箱超31218标箱。”
这些数据背后,是对水上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能力的全新考验。
内河救援面临水域狭窄、视线受阻、亲水活动密集等独特挑战,对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与精准处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02 实战比武:锤炼水域救援真本领
本次大赛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总工会、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联合主办,设置了理论考核与三大核心实战科目。
内河舟艇倾覆自救、内河舟艇快速救援和船员水上接力泅渡这些项目全面检验救援人员的复杂水流应对及科学施救能力。
比赛现场,冲锋舟引擎的轰鸣声划破水面。
在内河舟艇倾覆自救科目中,队员们短短数十秒内便完成翻身、登舟的连贯操作;接力泅渡环节,选手们手臂划水激起阵阵浪花,岸边队友的呐喊助威声与水流声交织在一起。
03 技术展示:水陆空立体救援亮相
大赛特别设置的救援项目展示环节,呈现了兼具实战性与创新性的救援技术。
泉州市红十字迅捷应急救援队整合U型飞艇、热成像夜视搜索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水陆空协同构建起立体化的救援网络,实现复杂灾害现场快速定位与高效施救。
南平建瓯市蓝豹防减灾服务中心与漳州市曙光救援队联合演示桨板救援技术,从水中拖带到岸上基础生命支持等一系列操作如行云流水。
这些融合了技术与协作的实战演示,为各地队伍提供了鲜活示范。
04 比赛结果:多地救援队伍脱颖而出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泉州迅捷、宁德白云、顺昌蓝天三支救援队脱颖而出,分获冠、亚、季军。
李志城、李组伟、陈国华分获个人金、银、铜牌。
福建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南平市地方海事发展中心、顺昌县交通运输局、龙岩市水路运输发展中心、莆田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获优秀组织奖。
全体参赛选手以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作风,充分展现了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坚强的战斗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05 以赛促建:守护闽江“黄金水道”
福建省公路运输、海员工会工委主席李鹏表示,此次大赛全面检验并展示了该省内河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与协同水平。
特别是水陆空立体救援等新技术、新战法的成熟应用,标志着救援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
参与此次“大考”的救援人员分享了他们的感悟。
南平市建瓯市蓝豹防减灾服务中心队长李有明坦言:“这些项目虽然是比赛,但我们全按真实救援的标准来练,就是为了在真正的险情里,能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三明市三元区能量志愿救援队理事毛如明则感慨,能和全省顶尖队伍同场竞技,不仅见识了无人机搜救、桨板协同等高效技术,更学到了科学的团队配合模式。
“这对回去优化我们的训练流程太有帮助了,感觉眼界一下子打开了。”
比赛结束后,救援队员们带着晒黑的皮肤和满身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收获的光芒。
他们知道,这次比武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将随着他们返回各自驻地,像种子一样撒向福建的江河湖泊。
闽江航运振兴发展的背后,正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用他们的专业与担当,构筑起一道水上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