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天津共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与创新
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国际中文教育生态,一场在天津举行的研讨会试图回答这个时代命题。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朱鹏霄在近日举行的“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上指出。
本次会议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150多名专家、教师和研究生参会。
01 会议背景:数智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处长杨明海强调,国际中文教育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领域。
杨明海指出,数智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如何借助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的系统性创新,是当前必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董事长郝运表示,他们的角色已从传统内容提供者转型为“内容+技术+服务”集成者和产品生态构建者,致力于为教师教学与科研提供数字化支持。
02 研讨成果:共识与方向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指出,数智化时代催生了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变革,更适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需求。
他倡导在语言与内容融合中实现“做学一体”,突出“互动”的关键作用,为数智技术应用与教学效果提升提供了具有前景的实践路径。
与会专家围绕大语言模型教学应用、文化数字传播、智能教学模式重构、数智化人才培养等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提升中文在全球数字空间中的使用占比、构建中文数字化国际传播体系、推动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中文建设生态贡献了智慧。
03 实践路径:合作与创新
开幕式上,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教学效能与服务能力。
同时,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团队编写、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形态文化汉语教材《看故宫 学汉语》在会上发布。
该系列教材通过故宫文化载体把语言教学内容融合到特定文化场域里,达到沉浸式语言学习的目的。
《看故宫 学汉语》在传统纸质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教材的开发,同时翻译成英语、俄语、泰语、韩语等多种语言,是多模态文化汉语融合型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
04 跨界交流:多元视角融合
会议分论坛聚焦“智能教学模式与课程重构”、“全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数智化中文人才培养路径”、“学习者画像与个性化学习分析”、“跨文化传播与智能技术融合”等核心议题。
这些议题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创新范式。
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展示等形式,促进高校、出版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中文建设生态。
就在同一天,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广西南宁承办了第六届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近150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多维审视与创新”主题展开讨论。
而10月31日,“全球说国际中文教育智能体”在北京发布,通过文化名人数字化呈现、智能语音评测、自适应学习等功能模块,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智能教育服务。
这两个几乎同时发生的事件,一南一北,共同展现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变革趋势。
数字技术的浪潮席卷国际中文教育领域。
会议闭幕时,四个分论坛的代表与全体参会师生分享了各分论坛的精彩观点,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院长马兰州主持的闭幕式为此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而这场会议的余波,正化作无数实践,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日常肌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