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新政出台,高校青年教师迎来重磅改革
青年教师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一份涵盖“引育用留”全链条的指导意见正式落地。
日前,教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这份文件首次从“引育用留”四个方面,系统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链条政策体系,着力解决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01 政策背景
青年教师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决策部署,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这份全面指导文件。
文件旨在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不断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发挥建强高等教育龙头的生力军作用。
02 引才新规
针对部分高校引才无序问题,此次意见提出科学制定引才规划,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律性、前瞻性研究。
意见明确,以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为重点,推行分类引才。
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建设优秀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
文件特别强调了对几类人才的引进支持:加强青年人才储备;引进具有行业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殊高技能青年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要求;
加大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加快建设一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03 培育机制
文件不仅重“引”,更重“育”,提出了一系列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提升青年教师能力素养的措施。
鼓励高校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共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交流。
强化青年教师发展支持引导,配备职业发展导师,在项目申报、学术任职等方面提供更多机会。
支持高校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开展行业企业实践,鼓励高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合作。
04 评价改革
考核评价机制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意见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引导支持力度。
在科研评价方面,意见要求改变简单以量化指标评价科研水平,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
坚持科研自立自强,鼓励青年教师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不把人才称号作为高校评价指标,淡化论文和奖项数量指标。
在教学评价方面,意见提出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通过考评教学规范、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实绩,加强对教书育人实效评价。
加大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成果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
05 待遇保障
意见突出强调了待遇保障激励性,着力加大对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关心关爱。
提出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鼓励采取多种办法提高青年教师待遇。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
减轻青年教师非教学科研负担,解决其生活困难,关注其身心健康,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
将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定期组织体检,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从科研评价破除“唯论文”倾向,到教学业绩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提升,从薪酬制度的多元化改革,到住房保障的实际支持,这些政策举措直面高校青年教师关切的现实问题。
随着各地各部门将意见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一批批青年教师将在更为优化的环境中成长,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