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从视觉奇观到叙事驱动 沉浸式体验重塑文旅空间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1 1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从视觉奇观到叙事驱动 沉浸式体验重塑文旅空间戴上VR眼镜,看完规则介绍,眼前一黑,真实的自我和世界仿佛消失了,眼前再亮起时,已经置身另一个世界。而在VR眼镜之外,上帝视角观看,一群人正在开阔的空间内,时而小心踱步、时而躬身行走、时而四处张望、时而原地打转,像梦游一样做着奇奇怪怪的动作……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沉浸式体验的一种,这种新形式正在重塑文旅空间。所谓沉浸式体验,既是身体感官浸入空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环境发生直接联系;又是心灵沉浸于情节,进入高度专注的“心流”状态。纯粹的感官刺激无法构成完整的沉浸体验,需要叙事逻辑与情感引导,将零散感知整合为有机整体。一方面强化在场的具身感知,比如电梯升降、飞船起飞带来真实的失重感、恐高感;另一方面以情节张力牵引情感,让观众成为情境中的角色、故事中的一环。当前,以《消失的法老》《永恒的巴黎圣母院》《奇遇三星堆》等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内容呈现多依赖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来营造视觉奇观与声光交互。其实在诞生之初,沉浸式体验并不依靠VR、AR等技术。1955年,华特·迪士尼首创“让游客化身银幕主角”的全景式乐园。将游客带入童话城堡,每一步都仿佛穿行于电影场景中。“今日从此离开,进入幻想之地,穿梭过去未来”,这句话道出沉浸式体验的核心——通过场景设计实现心理的“时空穿越”。步入21世纪,数字技术与感知工程虽不断推陈出新,但种种手段依旧延续“叙事沉浸+场景营造”的基本范式。2016年,英国阿尔顿塔主题乐园在《星球大战》过山车上首度加入VR头盔,让游客化身“星际飞行员”,体验身临其境的太空战役。游客戴上头盔后,仿佛骤然跃入星际战场,随着座舱俯冲翻滚,真实的音效与震动反馈让乘客仿佛亲历激光扫射与超光速跃迁。此时,“文本”与“空间”通过叙事融为一体,拓展了感官触达的广度与沉浸体验的深度。近年来,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产业转型共同推动了沉浸式体验的爆发式增长。以《走进梵高》沉浸式艺术展为例,成熟的3D mapping技术(又叫3D投影技术)在墙面投影间营造出画作环绕、香气弥漫的沉浸氛围。“星空”缓缓流动,柠檬与柏树原型香氛透过空气弥散,嗅觉、听觉与视觉共同作用,观众仿佛置身于梵高的灵魂画布之中。这类沉浸式空间在多感官刺激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当下,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旅游消费主力,渴望在可触可感的线下场域中,与光影、音效、装置乃至真人演员即时互动。沉浸式体验之所以吸引人,正缘于其营造的视觉奇观、塑造的理想身份以及开展的在地重塑。在沉浸式文旅空间中,“视觉奇观”是最先抓住观众感官的入口。在《消失的法老》项目中,戴上VR设备的瞬间,观众便穿越到千年前的古埃及,狭长的石砌通道在脚下延伸,向导引领观众低头侧身,深入金字塔内部。而在日本大阪环球影城,“哈利·波特与禁忌之旅”项目将180度球幕投影与实体室内空间结合,并辅以温度与触觉设计,模糊了虚实边界。“巨龙”从黑暗中呼啸而出,伴随真实的火焰与风声,一时间仿佛连空气都被点燃,整个世界都在震颤。这样的视听与体感共振,真正满足了牵动全身的“身临其境”期待。在此类项目中,增强沉浸感与抑制不适感的平衡是设计的关键。比如,为保障观众在站立与行走中能够自如体验虚拟世界,空间重力指向通常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以避免视觉与体感差异导致恐慌或安全风险。观众佩戴VR眼镜进入首个场景时,多采用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初始画面,为其提供足够的适应时间。沉浸式体验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叙事——它将观众从“看客”变为“参与者”,使观众获得一个“理想身份”。观众可化身考古探险家,也可扮演宫廷密使,他们并非凭空“穿戴”某个角色,而是在解锁线索、推动剧情的过程中,逐渐认同那个被赋予使命的自我。上海“不眠之夜”沉浸式戏剧彻底打破了“舞台—观众”二元界限,将观众对于“理想身份”的沉浸做到了极致。在20世纪30年代的麦金侬酒店,观众佩戴白色面具后可自由穿梭于90余个房间,或跟随某位角色近距离观看关键场景,或在无预告的瞬间被拉入“1v1”专属剧情,获得独家线索。三个小时内剧情循环三次,每次仅呈现部分线索,观众需凭选择与“运气”拼凑完整故事。在此,观众是被精心授权的“演员”,他们所佩戴的面具、所获得的线索,皆是赋予“理想身份”的符号媒介,引导观众从“观看他人”向“演绎自我”跨越。借鉴“不眠之夜”的多线程叙事模式,LBE(基于位置的娱乐空间)项目若能整合多线性故事架构与人工智能角色扮演,无疑将打破场域限制,让观众成为拥有自主决策权的真正的叙事共创者,拥有更真实、更丰满的“理想身份”。当前,很多沉浸式项目常常“空降”某地,缺乏与当地景观的有机结合,往往难以持久,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在地重塑”。有些拔地而起的项目,不仅无法吸引游客,还可能因为打破原有景观秩序而令人反感。在北京798艺术区,《山海空间》项目利用798户外街区,结合现代科技营造出一个赛博朋克的上古神话街区。游客佩戴MR设备,从店里走上街区,《山海经》中的异兽扑面而来……观众既能看到街区原貌,又能看到神魔妖异在身边穿行。项目吸引人之处在于“虚拟”与“现实”在体验脉络中互为支撑。一方面,798艺术区既存的红墙、厂房等保证了体验中场域的“原真性”;另一方面,“女娲补天”“异兽追寻”等神话符号的注入为观众提供了“脱离日常”的体验。MR(混合现实)的加入使得物理空间不再是被动容器,而成为叙事的载体与线索网络,使虚拟与现实在行走路径与情感触达上同步共生。以真实空间和在地文化为底本的案例表明,沉浸式体验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先进技术,更在于以艺术手法细腻地再现地方肌理。当观众在古镇、景区、山野、树林、乡村中被真切唤醒时,虚拟元素便成了现实的延伸。展望未来,沉浸式体验还需聚焦“叙事驱动+多感官共振”。通过多线程的剧情设计,让观众在每一次探索中建构新的叙事;引入温度、触觉与气味等多维反馈,让角色扮演超越视觉边界;在地剧场中,数字与实景的无缝结合越发重要。沉浸式体验要深耕地域特色,将真实场景与技术叙事结合,既保留文化深度,又强化现场体验,唯有如此,沉浸式体验才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持久的情感回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0-28 11:27 , Processed in 0.1465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