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掌握防溺水常识能有效降低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远离危险水域,从源头规避风险- 不私自到池塘、水库、河流、湖泊、废弃矿坑等无人看管的水域游泳、嬉水或玩耍。这些地方水下情况复杂,可能有暗礁、淤泥、水草缠绕或深浅突变,危险极大。- 即使去正规游泳池,也要提前确认泳池是否有合格的救生员、救生设备是否齐全,且必须在成人陪同下进行,不擅自进入深水区。- 避免在雨后或汛期靠近河道、沟渠,此时水流湍急,易发生意外被冲走的情况。 二、游泳前的准备,不可忽视做好热身运动:下水前通过拉伸、活动四肢等方式热身(5-10分钟),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肌肉抽筋。- 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等疾病,或酒后、空腹、饱腹状态下,不宜游泳。- 携带必要装备:如救生圈、泳衣、泳帽等,初学者建议在身上系好救生浮具,且不要独自尝试“挑战”游泳技能。 三、水中突发意外的应对方法肌肉抽筋: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挣扎。若腿部抽筋,可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抓住脚尖向身体方向拉,缓解后缓慢游向岸边;若手臂抽筋,可双手互握用力拉伸。- 体力不支:及时呼救,同时尽量放松身体,让头部露出水面,采用仰漂姿势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四、发现他人溺水,科学救援是关键优先呼救,不盲目下水: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大声呼喊“有人溺水!快来帮忙!”,并快速寻找附近的救生工具(如救生圈、长竹竿、绳子、空矿泉水瓶捆扎的浮力物等),从岸上递给溺水者,让其抓住后将其拉上岸。- 切勿徒手救人:未成年人或未接受过专业训练者,不要直接下水救援,因为溺水者会因恐慌剧烈挣扎,可能将救援者拖入水中,造成二次危险。- 若必须下水(仅限专业人员):从溺水者背后接近,一手托住其腋下或下颌,保持其头部露出水面,将其带向岸边。 五、溺水后的急救措施若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失去意识,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判断状态:检查其呼吸和心跳,若呼吸微弱或停止,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2. 清理口鼻: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淤泥、水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控水(谨慎操作):若溺水时间短,无需刻意控水;若溺水时间较长,可将其腹部置于屈膝的大腿上,按压背部排出肺部积水,但时间不宜过长,优先进行心肺复苏。4. 心肺复苏: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防溺水的核心是“敬畏水、不侥幸”,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记住:任何时候,生命安全都排在第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