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海岛智慧教育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整合、教师队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网络通信设施:海岛地区往往网络条件相对较差,需加大对通信网络的投入,如铺设光纤、建设5G基站等,确保学校和学生家庭都能有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为智慧教育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例如海南通过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千兆光纤到校、百兆光纤到班,大大提高了在线课堂的流畅度。    配备智能教学设备: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智能黑板、投影仪、平板电脑等智能教学设备,还可建设AI科创空间、VR实验室等特色教学场所,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智慧教学环境。如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南茂中心小学就配备了齐全的多媒体教室设备。整合教育资源    利用国家平台资源:积极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学工具等,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动态几何工具、3D数学模型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结合海岛的地域文化、自然资源等,开发具有海岛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如海岛生态环境教育、海洋文化课程等。同时,鼓励教师利用AI技术创作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如AI辅助生成的教案、课件等。    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学校之间、岛屿之间的资源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域共享。如岱山县建成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教研训巡评”五合一,推动了岛际教育协同发展。培养教师队伍    开展数字化培训:分级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包括平台操作培训、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培训等,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海南组织了近300场国家平台应用全员覆盖培训,累计参训超35万人次,全省平均每位教师培训超2次。    以赛促学促用:举办教育技术论文、教师教育教学数字化评比、平台应用能力大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推动教师积极应用智慧教育资源和工具进行教学改革。    组建先锋队和专家团队:成立如“教师人工智能应用先锋队”等组织,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引进外部专家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解决在智慧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    开展双师课堂:利用远程视频技术,邀请城市优质教师与海岛教师共同授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如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利用国家平台资源开展“双师课堂”进行科学学科教学。    推进AI+全学科教学: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如利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辅导、智能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帮助教师精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崇明区长兴中学的“一站式AI智慧体育运动系统”借助AI人脸识别技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能。    探索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结合海岛实际,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崇明区汇明学校的“智绘崇明”课程,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创作,让学生设计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地铁公共艺术空间。强化教育管理与评价    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收集和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学生成绩、学习行为数据、教师教学数据等,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化教育管理。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同时,利用AI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