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关税”没有大幅推高美国通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进口商品结构调整:凯投宏观发现,与2024年相比,美国进口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来自关税税率相对较低的国家的比例更高。例如钢铁和铝的进口在所有进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免征关税的电子产品有所增加,这使得整体的关税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大量商品获得关税豁免:巴克莱银行的研究表明,得益于无数的豁免条款,2025年6月仅有48%的美国进口商品实际被征收了关税。豁免清单范围广泛,涵盖了药品、部分电子产品和半导体等关键商品,对于那些包含至少20%美国制造零部件的商品,也存在部分豁免,大幅拉低了整体的有效关税税率。企业消化部分关税成本:花旗估计,美国公司似乎吸收了60%-70%的关税。企业通过降低利润率和采取供应链的变通办法来消化关税的大部分成本,暂时避免将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关税传导存在时滞:关税分阶段实施,且运输存在时滞,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此外,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可能会囤积库存,优先消耗已有库存,从而延缓了关税对物价的传导。需求疲软制约价格上涨:当前企业对需求的感知更加悲观,亚特兰大联储调查显示,企业高管认为当前的销售量比“正常水平”低约8个百分点,显著不及2018-2019年中美第一轮贸易摩擦时期,因此企业在传导关税相关成本时会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大幅提高价格。进口占比相对有限: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