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第二天全国路网流量高位运行:出行结构优化下的拥堵新图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第二日(10月2日),全国路网延续首日高位运行态势,尽管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环比有所回落,但核心通道与景区周边交通压力依然突出。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9亿人次,其中公路出行占比超九成,新能源车流量同比增幅显著,展现出假日出行市场的强劲活力与结构性变化。## 流量特征:总量回落但结构分化明显从全国路网运行数据来看,10月2日的流量变化呈现出"总量微降、结构优化"的特点。与假期首日3.36亿人次的流动峰值相比,当日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环比下降13.6%,但同比仍增长2.2%,显示出假日出行需求的持续释放。分运输方式看,公路依然是出行主力,当日公路人员流动量达2.67亿人次,占总量的92%,其中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量2.3亿人次,占公路出行的86.3%,印证了自驾出行的主导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运输方式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水路客运量当日达160万人次,同比激增14.8%,环比增长21.1%,成为增长最快的运输方式,这与沿海及内河旅游线路的热度提升直接相关。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分别为1930万人次和245万人次,同比增幅均超过5%,反映出长途出行需求的稳步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出行规模,据预判数据显示,假期新能源车日均流量约1250万辆,占总流量的20%,较2024年同期增长30%,充电服务保障压力显著增大。## 拥堵热点:从主干线向景区周边转移假期第二日的路网拥堵特征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转移趋势。与首日全国主干线普遍拥堵不同,10月2日的拥堵焦点逐渐从出程主干道转向热门景区周边路段。根据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数据,长三角地区的G25长深高速(千岛湖方向)、G3京台高速(黄山景区段),中西部地区的G5京昆高速(兵马俑方向)、G4京港澳高速(韶山方向)等景区连接线均出现持续性拥堵。分区域来看,重点旅游城市周边路网压力尤为突出。杭州西湖、西安兵马俑、长沙韶山等热门景区周边道路通行效率下降明显,部分路段车速较平日降低60%以上。与此同时,传统主干线的拥堵时段也发生变化,10月2日的拥堵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9-11时和下午15-17时两个时段,较首日的8-14时长高峰有所缩短,但局部路段的拥堵强度并未显著降低。从全国范围看,广东、浙江、河北、山东等省份的高速公路流量同比增幅较大,部分路段达到日常流量的2.5倍以上。京津冀地区的G1京哈高速、长三角地区的G2京沪高速、粤港澳大湾区的G4京港澳高速等国家高速主干线,依然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保障措施:精准施策应对新挑战面对高位运行的路网压力和新能源汽车出行激增等新情况,交通运输部门提前部署了针对性保障措施。在疏堵保畅方面,全国范围内加密设置了3200余个清障救援点,较2024年增加15%,并配备无人机巡查等智能装备,实现事故"快撤快处快赔",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针对新能源车充电需求激增的情况,交通运输部联合主要高速服务区运营单位,采取了三项关键措施:一是在热门线路服务区新增移动充电车300余台,二是通过导航APP实时更新1.2万个服务区的充电桩使用状态,三是在200个重点服务区实行充电预约制度。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充电排队问题,国庆前两日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平均使用率达85%,未发生大面积充电排队超过1小时的情况。信息服务方面,交通运输部通过"中国交通"APP、12328热线等渠道,实时发布路网运行信息,日均推送路况信息超5000条。同时,联合主流导航平台推出"错峰出行建议"功能,根据实时流量数据动态推荐最优路线,引导用户避开拥堵路段。## 后续预判:中期将现二次高峰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公路网运行研判分析报告》,假期中期(10月5日)将出现第二次流量高峰。由于今年国庆与中秋叠加,10月5日为中秋佳节前一天,预计将出现集中的回乡探亲车流,届时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可能回升至6500万辆左右,形成假期第二个小高峰。返程高峰预计将从10月6日开始显现,10月7日至8日达到峰值,每日15-21时为拥堵集中时段。其中,G4京港澳高速(广州-深圳方向)、G2京沪高速(苏州-上海方向)、G6京藏高速(北京进京方向)等返程主干线压力最大,建议相关路段出行的车主提前规划行程,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对于计划继续出行的公众,交通部门建议优先选择10月3日至4日错峰前往热门景区,同时密切关注目的地天气和路况信息。新能源车车主可通过导航APP提前查询充电桩分布情况,尽量避开11-13时的充电高峰时段,合理安排补能计划。总体来看,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的路网运行呈现出"总量高位、结构优化、热点分化"的新特征,交通运输部门的精准保障措施有效提升了出行效率。随着中期二次高峰的临近,持续关注路网动态、科学规划行程,将成为保障出行体验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