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机构看好中长期铜价走势
市场供需的天平正在倾斜,铜这一传统工业金属在新兴力量的驱动下焕发新生。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双重驱动下,铜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一方面,全球铜矿供应面临长期瓶颈,资源品位下降、投资不足以及近期印尼Grasberg铜矿的运营中断事件共同加剧了供应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绿色基建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正创造着强劲的需求增长。
这种“供应收缩、需求扩张”的格局使得多家机构预计,未来2-3年铜价有望保持螺旋式上行趋势。
01 供应瓶颈:资源枯竭与投资不足
全球铜供应正面临多重刚性约束,这些约束并非短期能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资源品位下降成为首要挑战,全球主要铜矿平均品位从十年前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0.7%-0.8%,智利、秘鲁等主要产区的铜矿品位年均下降约5%。
品位下滑直接推高开采成本,并限制产量释放,导致铜矿增速大幅放缓。
长期投资不足进一步制约了未来供应能力。2015-2020年,全球铜矿勘探预算削减约40%,导致新发现大型铜矿数量锐减。
尽管近年来资本开支有所回升,但项目从勘探到投产通常需要7-10年的周期,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供给。
印尼Grasberg铜矿的运营中断事件则构成了短期扰动,暴露了全球铜供应链的脆弱性。
该矿年产能约60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3%左右。分析显示,事故导致该矿2025年四季度产量减少约8万吨,2026年全年产量减少约22万吨,合计产量损失约30万吨,相当于全球铜矿年供应量的1.5%。
完全恢复正常运营可能需要12-18个月时间。
02 需求革命:新旧动能转换
铜的需求结构正经历历史性转变,传统领域增长乏力与新兴领域需求激增形成鲜明对比。
建筑领域曾是铜消费的支柱型产业,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比重一度超过30%。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结构变化及主要经济体城镇化进程成熟,建筑用铜需求开始趋势性放缓。
中国建筑行业用铜占比已从过去的30%以上降至目前的约24%,预计到2030年进一步萎缩至18%。
绿色能源转型带来了显著的铜需求增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系统建设需要大量铜材料。
每兆瓦光伏装机需耗铜约5.5吨,而海上风机每兆瓦用铜量高达15吨,显著高于陆上风机(约5吨/兆瓦)。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2030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350-400吉瓦,仅此一项就将带来约200万吨/年的铜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是铜消费的另一核心驱动因素。每一辆纯电动汽车平均用铜量达65-83公斤,是燃油车的3-4倍。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3年的1400万辆增长至2030年预计的2500万辆,相应铜需求将增长至120万吨/年。
AI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崛起创造了新的铜需求增长点。单个超大型数据中心用铜量可达100-200吨,主要用于电力配送和冷却系统。
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将翻倍,相关铜消费量有望突破50万吨/年。
03 供需平衡:缺口持续扩大
基于供需基本面分析,未来2-3年全球精炼铜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
多家机构预测,2025-2027年全球精炼铜供需缺口将从2025年的20万吨增至2027年的80万吨。
高盛对2025年和2026年的供应缺口预测分别为18万吨和25万吨,均高于远期曲线价格。
摩根大通对2026年全球精炼铜缺口的预计约为16万吨,比高盛略保守一些。
全球显性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增强了价格弹性。2025年3月,LME铜库存降至14.8万吨的10年低位,上海保税区库存同比减少42%。
低库存水平使市场对供应中断和需求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
04 价格展望:螺旋式上行趋势
基于供需缺口的持续扩大,机构对中长期铜价走势持乐观态度。
高盛分析师埃因·丁斯莫尔(Eoin Dinsmore)为铜价给出了新的中期预测价格区间,为每吨10500-11500美元。
该机构对2026年的预测价格为每吨11175美元,均高于远期曲线价格。
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下半年铜价将突破10,400美元/吨。
价格上行过程并非线性发展,将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削弱铜需求,导致供需平衡表恶化;高成本压力下的技术替代(如铝代铜技术在低压电缆领域的渗透率已提升至35%)可能对铜需求产生结构性冲击。
此外,资源国的税收政策、出口限制及地缘政治冲突等突发事件可能扰乱全球铜供应链,引发价格剧烈波动。
05 投资视角:关注资源优势企业
在铜市场供需格局持续趋紧的背景下,机构建议重点关注具有资源优势、技术壁垒和绿色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冶炼国,占全球精炼铜产量的40%以上。然而,国内铜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原材料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企,2025年,中国电解铜产能预计突破1200万吨,但铜精矿对外依存度维持在75%以上。
为保障资源安全,中国企业加速海外铜矿投资。2024年,中资企业境外权益矿产量突破180万吨,预计到2030年海外权益矿占比将提升至总需求的35%。
高盛推荐的全球铜股票组合包含23只个股,它们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铜矿开采业务。
国元证券则建议重点关注中国铜矿产量第一梯队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金诚信。
未来2-3年,随着供需缺口的持续扩大,铜价有望保持螺旋式上行趋势。机构预测,2026-2027年铜价有望创出历史高位。
铜作为“电气工业的粮食”,其战略价值在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将进一步凸显。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由供需基本面驱动的铜价上涨浪潮,或许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