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水果贸易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农业领域的紧密合作,也反映了国内市场的强大需求和消费升级趋势。以下是具体分析:贸易规模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中国水果出口总量215.78万吨、同比增长5.69%,出口总额26.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9%。同时,中国进口水果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广西口岸共进口水果348.9亿元、248.8万吨。贸易渠道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贸易方式外,边境贸易、电商平台等也成为水果贸易的重要渠道。例如,广西、云南等与东盟接壤的地区,通过边境口岸开展了大量的水果边境贸易,生鲜电商平台在越南、泰国等国建立蔬果直采基地,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来自东盟的各种水果。物流运输效率提升:中老铁路冷链直达快线开通后,通过创新“一箱到底”冷链模式,以0.1℃误差沿途精准保障温控,同时实行24小时提箱,直装直卸,大幅降低货物的运输损耗率。滇越国际陆路大动脉也通过公铁联运助力水果运输提速,公路方面从云南水果主产区到越南老街市最短仅需12小时,铁路方面开通了一站式直达冷链班列。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消费者对东盟热带水果的需求旺盛,如越南榴莲、柬埔寨榴莲等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中国的温带水果在东盟市场也备受青睐,如柑橘、苹果等。此外,中国市场对高附加值水果产品的需求也呈现结构性攀升,冷冻牛油果肉、南非反季核果等品类,凭借技术创新与地理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水果全年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产业带动效应明显:水果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冷链物流、水果加工等。云南省服务于鲜果仓储、运输、报关、报检、金融的供应链企业不断增加,河口口岸也在积极建设进口热带水果落地加工集散基地,推动水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水果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双方在贸易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为水果贸易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例如,中越两国签署合作文件,越南获得向中国出口辣椒、百香果等农产品的正式批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