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一系列签证新政,犹如一把重闸,悄然关上了印度通往美国的诸多通道,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纠葛与战略考量,也引发了美印两国间激烈的博弈。 美国签证新政的核心内容美国针对印度的签证限制并非单一政策,而是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其中,H-1B工作签证政策调整最为引人瞩目,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9月签署行政令,将该签证申请费从原本不足5000美元暴涨至10万美元,涨幅高达60倍。要知道H-1B签证是美国引进高技能人才的核心渠道,2024年获批的8.5万份签证中,超6万份流向印度,这些人才支撑着硅谷70%的科技初创企业运营,如此大幅提价对印度相关群体和企业冲击巨大。同时,美国还收紧了签证申请渠道,规定自2025年9月6日起,B1/B2类访客签证、H-1B及O-1类工作签证、F1类学生签证等非移民签证,申请者仅可在其居住国或国籍所在国提交申请。这让原本为规避印度境内漫长签证等待时间,常去泰国、德国等第三国申请签证的印度人陷入困境。而且自9月2日起,所有非移民签证申请者(包括14岁以下及79岁以上申请者)“通常均需与领事官员进行面对面面试”,仅有少数情况可豁免,进一步增加了印度人申请签证的难度。此外,5月美国就以印度旅行社“蓄意协助非法移民进入美国”为由,对印度境内所有旅行社的所有者、高管和高级官员实施签证限制,试图切断非法移民网络。 政策背后的多重动因保护本土就业与筛选人才:在科技行业裁员潮背景下,美国政府以“保护本土就业”为借口推出相关政策。美国部分民众认为,印度人靠工资报酬要求较低、批量申请H-1B签证,挤压了本土工人的就业机会,签证收紧后,美国企业能优先雇佣本国工人,还能防止所谓“印度移民诈骗”。同时,美国试图通过抬高签证门槛筛选“高价值”移民,特朗普直言政策目标是“吸引顶尖人才,同时让他们为美国财政做贡献”。应对移民相关社会问题:过去三十年,超200万印度人进入美国,2025年前8个月,美墨边境拦截的印度非法移民达4.2万人,是2020年的5倍。这些非法移民多支付高额费用给蛇头偷渡,部分人还陷入人口贩卖陷阱,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美国希望通过收紧签证政策减少此类情况发生。贸易博弈的延伸手段:签证政策调整也是美印贸易争端的一部分。美印货物贸易谈判进展不顺,6月印度对美开放部分农产品后,美国仍要求其大幅开放乳制品和农产品市场,遭印度拒绝;8月美国又以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威胁加征关税,导致谈判取消。在这样的贸易背景下,美国通过签证政策向印度施压,试图在贸易谈判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引发的连锁反应印度的多维度反制:外交上,印度外交部召见美国驻印大使严正交涉,并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才输出国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破坏国际人才流动秩序。经济方面,印度最大软件服务商TCS宣布暂缓在德克萨斯州投资2.5亿美元的工程中心建设,电子制造协会要求政府项目优先采购非美系半导体产品。法律上,印度裔律师牵头的集体诉讼已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指控政策违反《移民和国籍法》中“非歧视”条款,印度议会还紧急审议《海外派遣税法草案》,拟对向美派遣技术人员的企业征收15%附加税。民间层面,印度社交媒体发起抵制美国相关产品的话题,虽实际抵制规模有限,但也倒逼美国科技巨头重新评估供应链安全,如微软Azure云服务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从32%降至28%。对两国及全球的影响:对印度而言,其IT服务业超过60%的出口市场在美国,美国限制签证导致印度企业只能临时把业务转回国内或附近国家,印度最大的两家IT公司塔塔咨询和印孚瑟斯股价曾单日暴跌8%。对美国来说,政策虽意在保护本土就业和筛选人才,但也切断了中小科技企业的人才补给,一家硅谷初创公司负责人称,现在每个H-1B名额成本增加到10万美元,相当于全年研发预算的15%。从全球视角看,这场签证风波正在重塑全球人才流动格局,新加坡、阿联酋等国抓住机遇,推出“数字游民签证”和“黄金签证”计划,印度IT从业者赴新工作的申请量在政策公布后两周内激增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