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陆续提高动账短信提醒服务门槛,涉及调整起点金额、取消免费服务等举措,背后折射出银行业经营策略与服务模式的深层变革。以下从调整现状、核心原因、用户影响及应对建议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银行调整的主要举措目前,不同银行的动账短信提醒调整方案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金额门槛和收费政策两方面:起点金额上调:广东华兴银行自9月16日起停止发送500元以下动账短信;湖北银行、中国银行将默认提醒起点调至100元;民生银行对借记卡人民币账户设置300元默认起点,低于该金额需付费才能接收短信。此外,部分银行提供档位选择,如建设银行设置0元、50元、200元三档,对应不同收费标准。免费服务收缩:湖北竹溪农商银行停发资产未达标VIP客户100元以下免费短信;民生银行自2025年起取消“300元以上提醒免费”的优惠,恢复每月2元/卡的收费标准;多家中小银行取消短信服务费折扣,恢复原价收取。 二、调整背后的核心原因银行密集调整动账短信服务,本质是应对经营压力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综合举措:降本增效应对盈利压力: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1.42%,传统存贷利差盈利空间被压缩。动账短信需向通信运营商支付费用,高频次小额通知累积成本较高,上调门槛可减少低价值支出。例如,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指出,交易规模扩大后,短信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显著,调整服务是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关键一步。推动数字化渠道迁移:传统短信功能单一,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可提供实时通知、账单查询、理财推荐等综合服务。银行通过调整短信服务,引导用户转向数字化平台,既能提升用户黏性,又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例如,多家银行明确表示,用户开通手机银行或微信通知功能,可接收任意金额的免费动账提醒。补充中间业务收入:前几年银行业响应监管减费让利后,需通过合规渠道增厚中间收入。目前动账短信服务费集中在每月1-4元,交通银行等最高达4元/月,收费服务可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 三、对用户的影响潜在风险增加:小额动账短信缺位可能导致用户对盗刷、误扣款等交易反应延迟。例如,若账户发生100元以下盗刷,未开通其他通知渠道的用户可能无法及时察觉。使用成本变化:若用户需保留小额短信提醒,可能需支付月费。以民生银行为例,设置300元以下提醒需按月付费,多张银行卡用户年支出可能超百元。服务渠道转移:部分用户需适应从短信到线上平台的切换。不过,手机银行、微信通知可实现“零门槛+实时提醒”,且多数银行提供免费服务,实际体验可能更丰富。 四、用户应对建议开通数字化通知渠道:优先通过手机银行开启“动账推送”功能,或绑定银行微信公众号,确保任意金额变动都能收到实时提醒。例如,民生银行APP、微信即时通可免费接收全金额段通知。按需调整短信档位:高频小额交易用户(如商户、家长)可主动设置0元起点短信提醒,虽需支付月费,但能保障资金安全;低频用户可保留默认高起点,通过线上渠道补充监控。关注账户安全细节:定期检查免密支付、自动续费协议,关闭非必要授权;老年用户可开通“亲情账户”功能,让家人协助监控账户变动,双重保障资金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