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核心立场与中美贸易摩擦新动态# 一、中方回应的核心要点针对美方以“中方稀土出口管制”为由威胁加征100%关税的举动,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于10月12日作出明确回应,核心立场可概括为三个层面:1. 驳斥美方双重标准 中方指出,美方的关税威胁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长期以来,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其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且采用低至0%的最低含量规则实施单边长臂管辖(如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的限制),而中方出口管制清单仅900余项。发言人特别强调,中方近期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履行防扩散义务的正当行为,且并非禁止出口——所有民用合规申请均可获得许可,中方已提前向相关国家通报,并将通过通用许可、豁免等机制保障产业链稳定。2. 亮明关税战态度 中方重申“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一贯立场,敦促美方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为引领,维护经贸磋商成果。发言人批评美方在9月马德里会谈后短短20天内,连续出台新增实体清单、扩大管制范围、落地造船业301措施等限制手段,严重破坏谈判氛围。若美方执意加征关税,中方将采取坚决反制措施维护合法权益。3. 倡导对话解决分歧 中方呼吁通过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协商管控分歧。路透社分析指出,美方将关税生效日定在11月1日,实则留下谈判窗口期,中方的回应既表明底线,也为对话保留了空间。# 二、事件背景与美方动机解析1. 摩擦导火索 此次关税威胁源于中方10月9日发布的稀土管制新规:对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主要针对军事用途的中重稀土(如钬、铥等可用于激光武器、光通信器件的元素)。美方将此举称为“充满敌意”,随即宣布拟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现行关税已达30%,叠加后部分商品税率将超130%),并威胁管制所有关键软件出口。2. 美方深层动机 据美媒分析,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表态或有多重考量:一是转移国内矛盾,当前美政府停摆效应持续,其诺贝尔和平奖申请未果,需借对外施压凝聚支持;二是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让步,延续其“谈判后期反悔提条件”的惯用策略。但这一威胁已引发美国市场恐慌——10月10日美股三大股指暴跌,纳指跌幅达3.56%,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抛售尤为剧烈。# 三、中方反制措施与国际影响1. 精准反制工具箱 除稀土管制外,中方已启动对等反制:针对美方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中方宣布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依据《国际海运条例》维护航运市场公平。彭博社指出,中方稀土管制新规借鉴了美方“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实现对产业链的全链条管控,是对美方芯片限制的系统性回应。2. 全球产业链震荡 英国关键矿产情报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精准管制虽对民用产业链影响有限,但可能冲击美方军工及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若关税落地,中美贸易或再度陷入停滞,全球供应链将面临重构压力。# 四、后续局势展望目前中美博弈仍处于“威慑与试探”阶段:美方关税威胁的落地概率存疑,市场普遍认为其更可能是谈判筹码;中方则通过明确规则(如民用许可豁免)稳定国际企业预期,同时以反制措施展现决心。随着月底可能举行的中美领导人会晤临近,双方或在11月关税生效前重启密集磋商,而全球市场将持续关注谈判进展及产业链避险动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