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规模突破35万亿元 指数基金与“固收+”产品齐发力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历史性时刻,在亮眼业绩与持续资金流入的驱动下,总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创下行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1.3万余只公募基金合计规模达到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大幅增长2.4万亿元。
这也是公募基金规模在7月末突破35万亿元后,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
在今年三季度超2万亿元的规模增量中,股票型指数基金贡献了1.01万亿元,不仅龙头宽基ETF规模继续扩张,多只成功卡位的行业主题ETF及债券ETF规模也实现大涨。
同时,三季度债市持续调整也为“固收+”产品提供了发展窗口,尤其是二级债基规模增加超4900亿元。
01 行业新里程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新的突破。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3万余只基金合计规模达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2.4万亿元。
这一增长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持续上升势头。
此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已达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从发展轨迹看,公募基金规模在今年2月末重返32万亿元,4月末首次突破33万亿元,6月末达到34.39万亿元,首次突破34万亿元,随后在7月末突破35万亿元,三季度末又突破36万亿元。
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展示了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持续上升的轨迹。
02 指数基金引领增长
在三季度公募基金规模的强劲增长中,指数基金表现尤为抢眼,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仅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增量就达到1.01万亿元。
整体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1.14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0.58万亿元。
财联社报道称,三季度末,公募ETF总规模达5.56万亿,与二季度末相比增长1.25万亿。
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三季度国内权益市场的强势表现,以及投资者对工具化产品的偏好增强。
龙头宽基ETF成为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增加超5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规模均增加超300亿元。
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均新增超200亿元。
03 “固收+”产品爆发式发展
在三季度股债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固收+”产品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尤其是二级债基规模增加超4900亿元。
财联社数据显示,固收+基金三季度末总规模为2.47万亿,与二季度末相比增长5223.78亿元。
多只“爆款”产品诞生,永赢稳健增强债券、景顺长城景颐丰利债券三季度均新增规模超200亿元。
中欧丰利债券、富国裕利债券、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券等“固收+”产品新增规模都在150亿元以上。
以永赢稳健增强债券为例,该基金三季度规模大幅增至348.59亿元,新增规模超270亿元,成为三季度全市场新增规模最多的“固收+”产品。
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股票、债券仓位分别为21.23%、82.10%,A份额三季度回报率为7.37%。
04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在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向好的背景下,各家基金公司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非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机构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
易方达基金三季度公募非货管理规模新增超2500亿元,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均新增超1500亿元。
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均新增超1000亿元,景顺长城基金、国泰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均新增超800亿元。
在指数产品领域,头部基金公司表现突出。
根据最新三季报数据,已有两家管理人的公募指数产品规模突破万亿元。
其中,易方达基金以约1.11万亿元规模领跑,华夏基金紧随其后、规模约1.08万亿元。
05 投资者体验成为关注焦点
在公募基金规模扩张的同时,投资者体验也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
上海证券报报道指出,在公募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不仅发力“业绩”,更关注“体验”。
一些基金公司已变更考核机制,从制度层面出发优化投资者体验。
比如,西部利得基金将产品“年内创新高天数”“年度盈利客户数占比”“日胜率”“月胜率”等直接影-响投资者获得感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兴银基金人士表示,未来公司将通过构建全周期的投资顾问服务体系,强化专业能力与投资者需求的精准衔接。
以“专业赋能+服务渗透”双轮驱动,努力将投研能力沉淀为可验证的持续回报,为投资者提供可感知的决策支持和陪伴,最终实现“信任共建”。
公募基金行业正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规模与投资者体验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西部利得基金已将产品“年内创新高天数”、“年度盈利客户数占比”等直接影响投资者获得感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将在实体经济服务与居民财富管理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