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智能研判场景在新疆多点落地,故障处置进入“分钟级”时代
传统配网故障抢修依赖人工巡线排查动辄数小时的时代,正在新疆悄然落幕。
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等地的供电公司,一套电网智能研判系统已全面落地应用。
这套系统基于“电网一张图”、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及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建设,能够基于多源数据智能分析停电影响范围、停电时间和故障点。
在最近一次故障中,该系统仅用不到3分钟便自动锁定停电范围,较传统人工排查提速90%,用户平均停电时长缩短至45分钟,较以往减少近一半。
01 技术突破:从“人工巡线”到“AI自动研判”
传统配网故障抢修场景长期依赖人工巡线排查故障点,耗时长、效率低。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组建了30余人的跨专业攻坚团队,仅用4个月完成系统部署与迭代优化。
团队攻克了复杂配网拓扑识别、多源数据校准等难题,整理出8类典型研判逻辑,推动中压设备研判准确率从初期的60%提升至95%以上。
智能研判系统依托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用采信息采集等系统的多源数据,根据设备拓扑结构智能分析停电影响范围、停电时间、定位故障点。
02 实战效能:故障响应从“小时级”到“分钟级”
在试点单位的实际应用中,电网智能研判系统展现出显著成效。
据试点单位反馈,在近期一次故障中,电电网智能研判系统仅用不到3分钟便自动锁定停电范围。
这一速度较传统人工排查提速90%,抢修人员通过系统推送的工单快速抵达现场。
用户平均停电时长因此缩短至45分钟,较以往减少近一半,故障研判的准确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系统将电网管控由“被动式”的等待故障发生拓展为“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分析”的全流程管控。
03 未来规划:强化关键场所预警,全疆推广在即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对医院、学校、居民小区等单位的停电预警能力,进一步丰富电网智能研判场景。
据测算,在全疆推广电网智能研判场景后,新疆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将稳定保持在95%以上。
平均抢修时长有望再压缩30%,每年将减少因故障导致的用户停电时间超1万小时。
这套系统的成功应用,恰逢新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
截至2025年1-5月,新疆新能源总装机已突破1.3亿千瓦,占全区电源总装机比重达60%。
04 行业视野:AI技术重塑电力故障处置流程
新疆电网智能研判场景的落地,是全球AI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趋势的一部分。
根据一项对AI驱动方法的综合回顾,AI混合模型可提高实时电网控制和故障检测能力,集成AI增强了电网稳定性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适应性。
在阿曼,类似研究提出了多模态-多任务方法,结合电气测量和视觉数据(如太阳能电池板图像)来检测因灰尘、阴影导致的输出损失。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MARL)允许多个“代理”协同工作,控制资源如储能、柔性负载、光伏单元。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AI大模型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憨猴集团落地的AI大模型配电线路故障综合研判系统,声称能将故障定位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故障点定位精度超过80%。
这些技术趋势共同指向一个方向——AI正在重塑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响应流程,使电网更加智能、高效与 resilient。
随着新疆电网智能研判场景的全面推广,新疆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将稳定保持在95%以上,平均抢修时长有望再压缩30%。
当夜幕降临,乌鲁木齐的灯火通明背后,是一张能自我感知、自主研判、主动抢修的智能电网,它让“秒级感知、分钟复电”逐步成为现实。
电力系统正在从传统的“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决策”,这是能源体系一场悄无声息的智能化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