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我国设施农业大省,设施茄果类蔬菜(如番茄、茄子、辣椒等)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高效节水节肥、提升作物品质的关键技术,在山东设施茄果类蔬菜种植中已形成成熟模式,以下从技术核心、模式分类、关键技术要点及应用效果展开说明: 一、技术核心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灌溉系统与施肥系统的结合,将可溶性肥料按作物需肥规律溶解于水中,借助管道精准输送至作物根区(根际附近),实现“水肥同步供应”。其核心优势在于:- 减少水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从传统施肥的30%-40%提升至80%-90%);- 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节省人工成本,适应规模化种植需求。 二、主要技术模式分类根据山东设施类型(日光温室、大棚)和灌溉方式,常见模式分为以下3类:# 1. 滴灌式水肥一体化(应用最广泛)系统构成:水源(井水/蓄水池)、过滤器(防止堵塞)、施肥装置(文丘里施肥器、施肥泵、智能水肥机等)、滴灌管(带)、控制阀门。适用作物:番茄、茄子、辣椒等垄作或畦作茄果类蔬菜,尤其适合高垄栽培(滴灌管铺设于垄面根系附近)。优势:水分直达根区,湿润范围可控,避免叶片潮湿引发病害(如番茄晚疫病、辣椒炭疽病)。# 2. 微喷带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构成:与滴灌类似,但灌溉终端为微喷带(多孔带状管道),可实现小范围喷灌。适用场景:早春育苗期(茄果类幼苗需均匀湿度)、低矮辣椒品种种植(避免滴灌局部湿度过高)。注意点:需控制喷水强度,避免土壤板结;施肥时需确保肥料完全溶解,防止喷头堵塞。# 3. 智能水肥一体化(规模化种植首选)系统特点:结合土壤墒情传感器、作物长势监测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可自动调节水肥比例、灌溉时间。核心设备:智能水肥机(精准计量肥料浓度)、物联网控制柜(远程操控)、土壤EC/pH传感器(监测根区环境)。应用案例:山东寿光、兰陵等规模化蔬菜基地,针对番茄“膨果期需高钾肥”“花期需磷钾肥”等阶段,实现全自动水肥供应。 三、关键技术要点(以番茄为例)# 1. 肥料选择- 需使用全水溶性肥料,避免颗粒或缓释肥(防止堵塞管道)。- 配方调整: - 苗期:高氮低磷低钾(如20-10-20),促进茎叶生长; - 花期:增磷(如15-30-15),促进开花坐果; - 膨果期:高钾(如10-10-40),提升果实甜度和硬度; - 后期:补充钙镁肥(如硝酸钙、硫酸镁),预防番茄脐腐病。# 2. 灌溉与施肥参数灌溉量:根据土壤湿度确定,番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保持该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苗期稍低,膨果期稍高)。施肥浓度(EC值):苗期EC值1.5-2.0 mS/cm,膨果期2.0-3.0 mS/cm(过高易烧根,可通过EC传感器实时监测)。频率:生育期每3-5天一次,每次灌溉时间15-30分钟(滴灌),随水施肥时间占灌溉时间的2/3,结束前用清水冲洗管道5-10分钟(防堵塞)。# 3. 设施配套要求- 土壤预处理:种植前深耕30cm,结合有机肥(如腐熟鸡粪、羊粪)改良土壤结构,避免板结影响水肥渗透;- 管道布局:滴灌管间距根据行距确定(番茄行距50-60cm时,每行铺设1条滴灌管),埋深3-5cm(减少蒸发);- 过滤系统:必须安装2-3级过滤(离心过滤器+网式过滤器),防止井水杂质或肥料残渣堵塞滴头。 四、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经济效益:与传统沟灌追肥相比,可节水40%-60%,节肥30%-50%,亩均节省人工成本200-300元;番茄、茄子等作物增产10%-15%,果实商品率(如着色均匀度、单果重)提升20%以上。生态效益:减少化肥流失导致的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符合山东“化肥减量增效”农业政策。目前,山东已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技术推广项目”等政策推动该技术普及,尤其在设施蔬菜主产区(寿光、莘县、临淄)形成了“智能设备+配套肥料+技术指导”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为茄果类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