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住房租赁条例》于2025年7月21日公布,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新规从规范租赁双方行为、约束经营主体、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为“安心租住”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如下:保障承租人权益:    明确居住标准:规定用于出租的住房应符合建筑、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禁止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还对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作出要求,确保承租人有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租赁住房,保障承租人的安宁居住权。    稳定租赁关系:禁止出租人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方式迫使承租人解除合同或腾退住房,且要求出租人和承租人使用实名签订住房租赁合同,并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备案,若出租人未办理,承租人可自行办理,以保护承租户权益和相对稳定的租赁关系。    规范押金管理:要求出租人收取押金时,应在合同中约定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等,除合同约定情形外,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减少押金纠纷。规范经营主体行为:    住房租赁企业:发布的房源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从事转租经营的,应设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保障资金安全。    经纪机构:发布房源信息前要履行核对信息和实地查看房源责任,收费服务项目需明码标价,禁止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规范从业行为。    网络平台经营者:应当核验住房租赁信息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防止虚假房源信息泛滥,为租房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租金监测机制: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需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为租赁双方提供参考,稳定租金市场,提升交易公平性。    明确政府职责:从租赁市场监测和信息公布、租赁活动流程管理以及监督执法等方面,明确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责,有助于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全面管理。    构建纠纷化解体系: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纠纷化解体系,明确承租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多种途径解决租赁纠纷,有效破解“维权难”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