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9名董事及高管已顺利完成自愿增持计划,此次增持行动从计划发布到落地实施,各环节信息明确,市场反应呈现分化态势。以下是具体情况: 增持计划核心内容2025年4月8日,海尔智家公告称,包括董事长兼总裁李华刚、董事及多位副总裁在内的9名高管,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含A股及H股),累计增持金额下限为2085万元,上限为4170万元,增持方式为集合竞价,且不设价格区间。从个人增持额度来看,李华刚增持金额区间最高,为500万-1000万元,宫伟紧随其后,为300万-600万元,其余高管增持金额下限从40万元到260万元不等。 增持计划完成情况截至2025年9月30日,增持计划已如期完成。9名高管通过港股通等渠道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8.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04%,累计增持金额达2106.10万元,刚好达到计划设定的最低增持金额。从个人完成情况来看,李华刚增持23.76万股,金额507.02万元;宫伟增持14.26万股,金额301.32万元;其余人员增持金额介于43.82万元至262.89万元之间,均完成各自承诺的增持下限目标。 市场反应与影响股价表现分化:增持计划完成当日(9月30日),海尔智家A股股价微跌0.86%,收于25.33元;而10月2日H股股价上涨1.03%,市场对此次增持的反应存在一定分歧。从9月整体股价走势来看,海尔智家A股股价在25.33元至26.93元之间波动,并未因增持计划出现显著单边行情。资金面存在分歧:近5日融资盘净流入达1794.79万元,显示部分资金对公司后续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整体市场情绪较为冷静,未出现大规模跟风买盘。机构态度积极:过去90天内,29家机构对海尔智家给出“买入/增持”评级,目标均价为34.25元,较9月30日收盘价25.33元存在约35.2%的潜在上涨空间,机构普遍认可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发展前景。 事件背后的信号与意义此次高管增持并非孤立行为,同期海尔智家还在推进总额20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目前已完成61万股),高管增持与公司回购形成“组合拳”,共同向市场传递出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从公司基本面来看,2024年海尔智家实现营收2859亿元,净利润稳步增长,且覆盖家电五大品类的多元化布局清晰,为管理层增持提供了底气。此外,高管选择增持H股,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的趋势相吻合,也体现出对港股市场价值的认可。不过,此次增持金额仅达下限,也引发部分市场观点认为管理层存在“精准卡线”完成任务的嫌疑,后续公司业绩表现或将成为影响市场信心的关键因素。
|
|